第(2/3)页 没想到,在这末世里,保暖是人人都能享受到的基本保障。 就在这时,一列由猛士突击车和军用卡车组成的车队,缓缓停在了他面前。 秦征从第一辆车的副驾驶上走了下来,对他招了招手。 “周市长,上车吧。” 在秦征的“陪同”下,周永江开始了这场特殊的“视察”。 车队的第一站,是云山师范大学安置点。 当车辆驶入校园,周永江透过车窗看到的景象,让他彻底愣住了。 巨大的操场上,幸存者们正排着整齐的长队,从一个个冒着滚滚热气的大铁锅里领取早餐。 队伍虽长,却无人插队喧哗。 广场上,搭起了一排排应急帐篷,几个巨大的篝火堆旁,围坐着许多人烤火取暖,脸上没有麻木和绝望,只有劫后余生的平静和对未来的些许期盼。 一名干部走上前,向秦征敬礼后,开始向周永江介绍情况。 “报告总指挥,周市长。师范大学安置点目前已收纳幸存者三万一千余人。” “为了防止他们闲着没事干胡思乱想,我们已经将他们按照原有的社会关系和技能,成立了数十个志愿者队伍,负责清理校区及周边环境,并收集一切可用物资。” 他指了指不远处一栋挂着“云山学研中心”牌子的教学楼。 “另外,云山学研中心也已挂牌成立,所有师生按专业分组,正在对学校内的所有书籍资料进行抢救性整理归纳。” “另外,清理出来的学生宿舍和教师公寓,也已经按照家庭为单位,陆续安排幸存者入住了。” 周永江看着远处那些脸上带着希望,正热火朝天干着活的幸存者,听着干部口中清晰的规划,第一次直观的感受到了这个新集体的恐怖组织力和执行力。 秦征带着周永江简单逛了一圈后,然后又前往新工业区和高新区。 情况大同小异。 园区内的员工宿舍、人才公寓,甚至周边的商品房,只要被清理出来,立刻就被用来安置幸存者。 更让周永江震撼的,是那些重新亮起灯光的厂房。 巨大的柴油发电机组发出沉闷的轰鸣,为整个厂区提供着电力。 从安合县、永阳县调来的老师傅,和云山本地的工人,正在那些专家组成的技术小组的指导下,小心翼翼的摆弄着一台台机器。 有些机床,已经重新发出了咆哮,开始生产着各种精密的零部件。 在一间被重点守卫的厂房里,周永江看到了一个初具雏形的古怪飞行器。 李文看到秦征,满脸自豪的跑了过来。 “报告总指挥!空中突击旋翼机项目进展顺利!不出一个星期,我们的空中三蹦子就能进行首次试飞!” “只要试飞成功,我们就能定型量产!到时候,我们自己的空军,就能在云山的天空上翱翔了!” 秦征点了点头,拍了拍他的肩膀。 “干得不错,但要记住,安全第一。” “我不希望听到任何事故报告。” “是!” 视察结束,返回军营的路上。 车厢内一片沉默。 周永江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景象,内心早已翻江倒海。 秦征忽然开口,语气诚恳。 “周市长,你也看到了,云山百废待兴,要处理的事情千头万绪。光靠我们这些外来人,很多工作都展不开。” “重建云山,离不开你这样熟悉本地情况,德高望重的老同志的帮助和指导啊。” 这番话,像一个早就准备好的台阶,稳稳的递到了周永江的脚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