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20-《人生在世天地宽》


    第(3/3)页

    “光绪官窑百蝶瓶,50块。”

    常年和琉璃厂打交道,这帮子贩古董的京郊农民,都懂行的。

    可如今卖古董,官窑其实不是首要看的标准,首先看大小!

    比如:嫁妆瓶被放在最显眼位置,它们就卖得比这个官窑赏瓶贵,因为它们更大、实用,还更具有观赏性。

    好吧,这是普通人的观赏角度,也是现在的衡量标准。

    这头相伟荣笑笑,没接话,蹲下把赏瓶拿起来看。

    不问价就不上手,免得被碰瓷,虽然自己这几人不担心那个。

    看,也不是看真假,这玩意一眼无火光,画工精湛,就是个开门的。

    这是看保存状态,有没有破损、磨损。

    很好,没问题,保存完好。

    这才拿着瓶子起身道:“我说,15块,怎么样?”

    摊主一听,不乐意了,道:“我收来都不止这个价!琉璃厂那都在卖300,还要是外汇券!”

    “琉璃厂的价就是坑老外的,你这卖给他们,10块钱我看就到头了。”自个不以为动。

    “30,最低30块。”

    摊主主动让步。

    “我再加5块,20,差不多了,我看你至少能赚个十块以上。”

    摊主貌似思想斗争了一下,“成!你这老板,还真精明。”

    真的差不多了,就这价,再加就成棒槌。

    摊主也不敢再坚持,再坚持,买主得跑。

    “半个月工资呢,这会除了我们几个,有几个人会买这瓶子?”

    话这么说,把瓶子递给李树星,自己从兜里掏钱。

    五张“大团结”对折的,出门前准备好的,点出两张递给摊主,钱货两清。

    这是来逛“游击市场”,不是去琉璃厂,人民币就好。

    一个兜里装几十块,能让别人知道自己有钱,但又不是暴发户。

    没什么包装,瓶子就手里拿着。

    量产的官窑标准器,和几天前买的那个一模一样,保存状态也半斤对八两,正好配对。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