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忙完了-《人生在世天地宽》


    第(2/3)页

    至于旁系亲属,或者没有亲属关系的吊唁者,可以抄近路“跑回来”。

    一到家进门,人人喝点白糖水,再洗下手、擦把脸,这都是规矩。

    后头就是等着吃饭。

    桌子上的酒水、碗筷已经由之前留守的村人摆上,其它不论,一瓶茅台就让村人们惊叹,特别是一些第一次知道这酒大名的村民!

    八块多一瓶,还基本属于有钱买不到,主家大手笔!

    山珍不少,海味就食品公司那搞来的一份海蜇皮凉盘。

    但就算再丰盛,相伟荣是没多少胃口了,忙忙碌碌几天,铁人都会累。

    一顿饭吃了一个多小时,大量余下的肉菜分给关系好的亲朋好友,这也是传统。

    菜太多,每桌都余下不少。

    像永强母亲就拿回去两只多下来的蹄髈,其中一个就是永强所在这桌上的,压根就一筷子没动。

    另一个也就被人吃了一半不到,是大姐夫所在那桌上的。

    这也算农村式的光盘,余下这么多菜,主家怎么着也吃不掉的,大部分都会让亲朋好友拿走。

    拿走的人也绝对不会嫌弃这些菜被人吃过,这都是传统。

    饭后,一般的亲朋好友各自告辞离开,这边告知“五七”日子,请大家到时候有空的话,还要来大吃两顿。

    之后自家三兄弟与父亲一道“复山”,就是去查看坟墓的封闭情况,上午送殡队伍下山时,请来的泥水匠和石匠、小工们正开始“封门”。

    送殡队伍,那是不能看完“封门”全过程。

    这比较快,一小时不到就打来回。

    宫雪、管敏义等人要走了,相伟荣送人家到廿八都村口。

    伏尔加的后备箱里塞了几大捆糖芦稷,等到了崇仁后,还要放150斤香榧。

    至于另外150斤,让管敏义他们带回去。

    “慢慢开,路上安全第一!”

    提醒上几句,这到海门还算好,快些四个来小时也到了。

    到沪上,300多公里,没个八小时到不了。

    “我过几天再去你那,京城那边新片开始筹备,不是我出面,但到时候也会陪你过去一趟...”

    嘱咐几句,都快下午三点,不耽误人家,暂时告别。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