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老相识-《大弹道》
第(2/3)页
短衫汉子对着一男两女说道,“两位记者,下午我们随外面商贾出县城,然后就可直往梅岭而去,梅岭那边会有人在北边接应。”
这一男两女就是从长沙那边过来的记者,欲来采访此次发生在梅岭之内的一系列战事,男的不是记者,是随行担任的护卫。短衫男子则是旅部前来接应的人,他可不是普通士兵,而是旅部警卫排的排长。
下午的时候,拿着通商证明,这两男两女随着一些商贾出了永修县城。
这些出县城的商贾都是预先联系好前往南昌城的方式的,没有联系好前往南昌交通的商贾只能依旧滞留在县城内。
出城的商贾或乘船或坐车,各有路子,驴车一路晃晃悠悠往前。
驴车直接沿着南浔铁路的梅岭段走,速度不快,十五公里的路足足走了整个下午,还是用鞭子多抽了两下的。
要是往常的日子,他们肯定不敢明目张胆的走在铁路旁,明晃晃的暴露在铁路两边鬼子的碉堡下,但现在这些碉堡在鬼子决定放弃梅岭段铁路、在赣江一侧选址重建时,遭到了废弃。
驴车上的两个女记者拿出照相机,这种“铁路落日圆”的景象让两人拍摄了两张,顺道在碉堡之内四个人轮流进入换上了国军的衣服。
两个女记者恢复了飒爽英姿,愈往梅岭走,一套军装就是护身符,梅岭活跃的山匪就不敢搞事。
四人的军服颜色不一,从长沙来的一男两女穿着军黄色,从旅部赶着驴车过来接应的人穿着灰蓝色的川军军装。
驴车上,欲要抵达此行目的地的两个女记者聊开了。
“.沐子姐,既然你采访过这位李团长,那你们算是老相识喽?”
“哪里算老相识,还是中央军校西迁到后方的时候采访过一次而已,到现在估计都有小两年的时间了,说起来我一个小姐妹儿倒跟他是老相识。”
没错,这两位女记者中,这个被叫做“沐子姐”的女记者正是当年在庆隆镇采访过李崇关于军校西迁事迹的《中央日报》记者沐子晴,她口中的“小姐妹儿”便是黄埔十四期第二总队女子队的金慧贞。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