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轻松与惬意-《大弹道》


    第(2/3)页

    这一天没有枪声响起,夜幕降临的时候,荒木站在窗户前反而感觉自己白忙活了一番,因为那些收缴颇丰的梅岭重庆军不出来了。

    两天后,两位在梅岭待了一周有余的记者和一名战区派出的随行护卫人员收拾着行囊。

    李崇取下挂在团部墙上的相机,取出里面的胶片放在两位记者面前,“两位记者,这里面的胶片记录了我团颠覆鬼子火车后的场景,交给你们了。”

    这张胶片里记录着李崇和一营长唐大尧站在脱轨火车旁的样子,身后一片战火刚过时的硝烟滚滚。

    沐子晴接过胶片放好,在如火如荼的朝阳下,特务排长乔子宁送三人走出了梅岭。

    三天后,《三湘报》第一份关于七九三团的报道出炉。

    此后以每天一个版面的篇幅发表了【南浔铁路上的奇袭】【团部攻防战:鬼子千人的覆没!】【惊险一刻:鬼子攀登悬崖!】【我见证的早稻抢收】等等。

    在刘湘的笔下,她一周以来的所见所听所看都化为了一个个精彩故事,一日日不重样的报道之后,这些报道成为了一个故事体系,广泛流传于长沙城的大街小巷,此后干脆直接成为了茶馆说书人口中的素材,众多不识字的看客听得津津有味、当堂叫绝。

    《中央日报》也在数日后给出了首封连版一共三面的待遇,附着一大三小四张插图。

    扉页大图是李崇唐大尧两人站在冒着滚滚浓烟火车残骸之前的照片。

    大图之下印着的是梅岭主峰的全景图,蜿蜒向上的山路,集群式的碉堡,战士们昂扬而立,从图片中扑面而来的铁血气息。

    另一张是裹在文字中间的插图:冒烟炮艇图。

    还有一张毒气弹的特写,明晃晃的粗体大字:“日本人化学武器实证!”

    相比于《三湘报》对战事的详细报道,中央日报版面珍贵不可能一连几天报道,三个版面里沐子晴将笔墨重点突出在李崇团部山峰的防守战术,详细介绍了相互连通的大小碉堡群。

    据说这份报纸呈现在委员长办公桌上时,办公室内连发三个好字!

    出于保密原则的考虑,两家报纸在刊登有人物图像的时候,对脸部作了模糊化处理,对李崇的名字直接挂号“李团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