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发如雪-《家有美妻好种田》
第(2/3)页
宇文邕,北周第三位皇帝,宇文泰第四子,死后尊为高祖皇帝,谥曰武。
周武帝最大的功绩,自然是军事上平灭北齐。相比于其父宇文泰,周武帝性格更为果决,也更为阴鸷。他在位的前十年,一直处于权臣宇文护的死亡威胁之下,直到发动宫廷政变杀了宇文护,才得以亲政。
从宇文泰去世(556年)到北周灭齐前夕(577年),二十余年的时间内,北周国力从与北齐持平到完成超越,也非一般领袖所能完成。宇文护以天官府大冢宰辅政时,政局相对稳定,经济也处在自然发展之中,但军事上连连丧败于晋阳之战、沌口之战、湘州之战,北周的军力受到极大损耗。
周武帝杀宇文护后,立即着手整军、灭佛、扩户,政治、军事、文化全线平推。这些事情,我们以后见之明看起来固然容易,事实上极为考验周武帝的统驭能力。哪条线推的过火,都会影响平衡,导致意外发生。周武帝在这方面无疑很好地继承了父亲的天赋,即以他推动灭佛为例,为了作足思想上的准备,周武帝亲自出席三教辩论大会(儒释道),以公开的辩论打击释道,为统一文化、挤压沙门霸占的生产力统一了论调。
而后的灭齐军事行动,更彰显了武帝不输乃父的战略观。周武帝发动的两次北伐,都亲率大军一线攻战,体现了作为军事统帅的过人素质。
但不客气地讲,北周武帝在境界上,整体是稍逊于乃父的。他并没有很好地消解北周仍然残留的胡化风气,对胡汉矛盾表现出了不以为意的态度,例如他在很多场合仍然说鲜卑话,在家庭教育上也暴露了胡人家族惯有的野蛮与粗暴。
武帝最大的功绩在于,武力消灭北齐,保持住了北周顺利发展的态势。这份功绩固然亮眼,但在境界上、源流上,亚于周文帝宇文泰。
隋文帝杨坚,北周十二大将军之一杨忠的儿子。杨坚娶西魏八大柱国之一独孤信之女独孤伽罗,其女杨丽华嫁周武帝子周宣帝为皇后,是北周明帝的连襟,又是周武帝的亲家公,可谓亲上加亲。
周宣帝暴卒之际,北周出现了政治危机。因为自宇文护、宇文邕以来,北周宇文氏一直大加翦削异姓势力,企图保持关陇贵族的势力,特别是在胡汉之分上稍有抬头,这导致了许多大族人人自危。故而在周宣帝去世、主少国疑、宗王无权的情况下,贵族们集体反了水,站在国丈爷杨坚这一边。
杨坚一边依靠自己的相府班底巩固政权,一边依靠北周反水的老将平定三方之乱,短期内迅速稳定了局面。不得不说,这也是极为高超的政治水平。
杨坚的政治视野也极为开阔,他篡了北周的政权,却毅然决然地继续坚持宇文泰既定的国策,对内继续汉化、对外不搞激进的军事行动。
当然,宇文泰时代汉化成立,杨坚时代汉化似乎不成立,因为帝国的当权者是汉人皇帝了。但这时的汉化更体现出统治者的技巧,关陇集团中仍然存在大量鲜卑人士,杨坚的政治任何是消弥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别,这其实也是一项极为繁复、绵长的工作。
如果像孝文帝一样搞激进,禁胡语、禁胡风、禁胡服,说不定会重新激化矛盾,走上北齐灭亡的老路。如果放任不管,不善于敉平胡汉差异,那么隋朝内部会不会生出第二个杨坚?
我们观察到,杨坚即位后,梁士彦、刘昉、宇文忻等人此起彼伏的叛乱,实际上都隐伏着胡汉冲突最后的残留沉渣。
万幸的是,杨坚很好处理了这些矛盾,稳稳地坚持了宇文泰开辟的道路,使隋朝统治基础比周武帝远为扩大。
当然,隋文帝在军事领域,并不如周武帝那般勇决。周武帝花了四年时间,便完成了北方统一。而隋朝以数十倍于陈朝的实力,足足准备了八年,才终于敢动手灭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