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这不可能-《家有美妻好种田》


    第(3/3)页

    自小被爱意包裹的高门小姐因家族关系结识了命途坎坷心坚志毅的清冷庶子,巨大的反差与吸引力,让他们或许在某一次宴会时一见钟情,又或许在日复一日的学堂读书中爱意深种……

    琅月这些年的话本册子没有白看,只凭只言片语便猜测出许多缠绵悱恻的过往。

    韩钊听她说完,面色凝重之极,比那日在静思殿被撞破私会时还要难看。

    虽然琅月的猜测不全然是对的,比如清如并非她以为的那样享尽爱意,会喜欢上他也不是因为来自上位者的好奇和反差。

    实际上清如生母早逝,姨母接任继室,在外人面前端的一副慈爱和睦的长辈模样,背地里却处处侵占她娘留给她的嫁妆,一直想借她的婚事给自己儿子谋前程。

    清如性情孤高,会在韩家那么多子弟中独独看重他,偏爱他,是因为他和她一样,都被至亲之人漠视放弃,被家中主母狠辣算计。

    他们没有多么缠绵悱恻的过往,有的只是在寒冷吃人的深宅大院里相互支撑相互慰藉。

    但就算琅月不知道他们到底是如何相恋的,那本册子上的过往也已经足够给清如招来祸端了。

    韩钊既自责又生气,态度更阴沉了几分,威胁道:“我虽然答应过她,不会伤你性命。但你若以为知道了我些陈芝麻烂谷子的闲事,就能拿捏要挟我,可是打错算盘了。我想对付一个人,就算要留着她的性命,也有的是法子让她生不如死。”

    “我没想拿捏要挟你,我真的只是想和你做一个交易。你帮我,我也会帮你。不吃亏。”琅月努力让自己不那么害怕,解释说:“按宫规,清姐姐”

    听到清姐姐三个字,韩钊又投来一记骇人的眼刀,琅月只好改口道:“温姑娘,温姑娘至少还要等两年才到离宫的年纪。虽然你帮她调到清闲又少是非的静思殿,但宫中诡谲丛生,到底不如在身边安心不是?”

    “你有什么法子?”

    “我姑姑的女儿,孝安公主下个月大婚。我帮你去求她,让她出嫁的时候把温姑娘带上。等到了公主府,也不用温姑娘侍奉,独给她收拾出一间院子,住上一年半载随便找个由头把她放出府,你们便能相聚了。”

    清如久困在皇宫里,一直是韩钊的心结,他处处兵行险招争权夺位,除了想要挣脱家族束缚,也是想早日把清如解救出来。

    韩钊听完琅月的办法,态度终于柔和下来:“你想让我做什么?”

    “我父亲一直在帮我相看夫家,他挑的那些人我都不满意,我希望你想办法帮我推掉,直到我找到意中人为止。”

    “好,我答应你。”韩钊没有丝毫犹豫。

    琅月得了承诺,终于松了口气,郑重行了一礼:“琅月在这里先谢过大人了。”

    琅月行完礼又把那本山海册子还回去。

    韩钊接过册子,看着眼前这个眉眼依旧却已看不出娇蛮之态的小姑娘,不免感慨:“你好像和以前不同了。”

    琅月愣了愣,随即淡然一笑:“像我们这种人家,有时候改变只是一瞬间的事。”

    6

    有了韩钊的帮助,琅月父亲给她寻的那些人家,都因为各种各样的事情不了了之了。

    时间一长,城里甚至已经传出她克夫不详的谣言。

    但琅月本人并不在乎。如若不是真心所爱,她宁愿一直不嫁。

    琅月二十二岁那年,终于遇到了满心满眼都喜欢的意中人,虽然不是她父亲所期望的高门望族,但许是之前琅月已等待了太久,所以他们并没有经历太多波折,很快便成了亲。

    婚后夫妻恩爱,家庭和顺,一晃几十年仍是长安城里夫妻情深的典范。

    至于韩钊和清如,他们修成正果比琅月还早了半年。

    韩钊领兵出征的第三年,终于收复故土。皇帝赏赐爵位、银两,他都没要,只求一道赐婚旨意。

    他给清如做了新身份,说她是边境商户之女,偶然间在他受伤的时候救过他。

    韩钊已是军功赫赫的大功臣,皇帝无需再为他增添助力,反而要警惕他在朝中势力太大心生异变。

    时移势易,他能主动求娶无家世根基的边境民女,断掉联姻的可能性,也算是给皇帝一颗定心丸,是以旨意很快就求下来。

    第二年春日,北地收复,朝中一派清明景象,皇帝设春日宴,邀百官及家眷同乐。

    琅月和清如自那日静思殿后首次相见,没有旁人想象的尴尬,反而相谈甚欢,琅月还和清如约了下次去府上看戏,直到夫君来寻才恋恋不舍地回去了。

    至此,这段原因皇权制衡而订下的糊涂婚事彻底画上句号,再无人议论揣测。

    琅月这个原本娇蛮任性的大小姐,也终于在命运齿轮无情碾向她的时候,抓住了难得的机会,扭转命运,收获良缘。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