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京-《家有美妻好种田》
第(3/3)页
在政治上,他无限增强皇权各种举措导致了皇帝与臣子之间关系主仆化、奴化现象的进一步加深,使得唐宋时期臣子与皇帝是良师益友的关系彻底瓦解,使得明朝的政治进一步野蛮化。同时他在制定法律的时候,往往冠以祖宗之法不可变,进一步明确的阻碍了大明王朝一切政治改革的可能。同时由于帝国的最高权力掌握在皇帝手中,因此一旦皇帝懒政或者为权臣所蒙蔽,那么帝国整体的政治局面就会变得极其恶劣。我们可以看到明朝权臣虽无篡位之想,但是其官僚政治、统治腐败也可以说是中国之最,同时明朝的宦官专权更是到达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巅峰。
而在军事上,自宋朝开始中国便开始重文轻武,军人的社会地位难以提高。在明朝明太祖不但无意改变,更是从实际上将军人的社会地位贬至最低。对于通过招募而来的士兵来说,他们仍旧可以通过自己在战场上英武表现以获得荣誉、地位。但是军户他们只能充当军队之中的底层士卒,也就是炮灰,在战场上表现优异,也不能改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处境。同时军户需要务农,同时在国家征召的时候往往要自备粮草,这也就导致了军户的生活压力是巨大的。
一旦军户家庭之中的男性被征召入伍,而家中又缺少劳力,那么整个家庭的经济就有可能崩溃。再加上尽管朱元璋一开始制定制度时规定了军户只需要承担很少的甚至是不用承担徭役,而且明文禁止了土地兼并,保护了军户所拥有的土地。但是随着明朝中后期政治的腐败,军户也必须要承担徭役,并且还要忍受官僚盘剥以及土地兼并所带来的困扰。这就导致了军户长期处于贫困状态,并且由于明朝的户籍是定死的,也就是说实际上是将军户置于奴隶地位。
而且朱元璋在军事上也犯下了一个严重的错误,这个错误导致了明朝军队战斗力在永乐以后迅速锐减,那就是朱元璋从制度上允许军官的职位,也就是千户、百户这些基层军官世袭。这种本来应该靠着职业军人的专业能力来获得的职位,现在却通过世袭的方式来继承并选拔所谓的人才,这不得不说是开了一个历史倒车。由于朱元璋在一开始制定政策的时候并没有规定究竟是家族中的哪些父祖的军职,因此就导致了明朝初期军官的数量大幅增长。我们都知道一支军队的战斗力的下限并不取决于上层的将帅指挥能力,而取决于基层军官和兵员的质量。如果你让诸葛亮指挥一支清末八旗部队,那么诸葛亮的表现可能比不上最平庸的将军。
明朝军人形象
我们前面已经提到过作为基层士兵的军户。在明中后期不仅没有作战意愿,更没有作战的基本条件,很多军户因为土地兼并和官府盘剥而破产,沦为了佃农甚至更惨,这些人既不能保证基本的营养条件,也不能保证其全心全意为国家出生入死。这样的士兵再加上完全依靠世袭祖先蒙荫而上来的基层军官,即便是古代任何一个名将也无法指挥得了这样的部队去打胜仗。而明朝军事制度的迅速败坏,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朱元璋对于基层军官和士兵的政治制度设计出现了明显的问题。而朱元璋自己还洋洋自得地认为自己不费一分钱粮,便养百万兵。
浅显的总结一下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朱元璋的各种政治制度设计,实际上反映了他是一个十分幼稚的政治家和经济学家。他的很多政策都具有理想化的倾向,更像是为他一人专门定制一样,他完全没有考虑过自己设计的这套政治制度子孙后代要如何运行。而且他对于元朝制度的承袭性远远大于他对于唐宋制度的复原性,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朱元璋政权是最后一个汉人建立的政权,但是明朝的政治基础是建立在元朝的政治基础之上的,而元朝的政治基础是讲中国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以草原民族的形式,野蛮化、落后化、残暴化后的结果。
明初疆域变迁
因此朱元璋本人并不算是什么天才的政治家,只不过是将元朝的政治制度,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方便加以改革,虽然满足了自己的一厢情愿,认为自己治理的天下太平,但实际上,已经为明朝的覆灭来下了祸根,为明朝的基本矛盾打下了基础。
他本人在政治上、在经济上甚至在文化上没有创造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反而是在不断的开历史倒车,不断地对于唐宋时期的优秀的文化与政治遗产加以破坏和践踏,可以说他将中国最后的开明化的希望彻底葬送。
当然了,朱元璋的个人能力是毋庸置疑的,本文只是就明朝初期制度建设进行浅析。
我们从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中可以看到:一个开明的君主统治他的国家,依靠的是美德。而一个暴君统治的国家则依靠恐怖。因此,我们可以将朱元璋视为汉民族的民族英雄,但是他本身就是一个暴君。
笔者一家之言,看官姑妄听之。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