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关庙立碑-《大明最后一个太子》
第(2/3)页
“敝国上下,未曾忘大明之恩情。家祖在微臣年少时,亦是曾经提起过。记得当时露粱海战,家祖就在当场……”
……
朱慈烺一路上听着大家说着往事,车队也是迅速离开东阙,朝着南面出发很快就到了南大门崇礼门附近,到了这里,就距离关庙不远了。
一路闲话,朱慈烺抵达关庙,他此来朝鲜,自然不会错过这个象征中国与朝鲜伟大友谊的战争。
众人随同屋内,只见苗中关公:“面如重枣,蚕眉凤目,须垂过腹。左右塑二人持大剑侍立,谓之关平周仓,俨然如生。”
“在东半球这片土地里,文明最昌盛的就中日朝三国了。外敌若想祸乱三国,便免不了扶日本,攻朝鲜,侵大明。朝鲜于我大明之重要性,就犹如唇齿相依,命运息息相关。朝鲜与中华之国,友谊已越数千年,更在壬辰倭乱得以用鲜血铸就。这一段历史,是中朝两国友谊的见证。”
朱慈烺朗声地说着,在场,李亻宗感慨万千,胸中一片动容。一旁,数名画手刷刷刷地落笔,一副简笔素描画迅速成就。这是东华报的创新,每一回新闻都有插画配图,让人耳目一新。
毫无疑问,朱慈烺这些话很快就会传扬四方,成为外交战线里的重要武器。
当然,对于在场众人而言,更加让人动容的还是朱慈烺的话语本身。
半个世纪前的战争虽已远去,却还远远算不上淡忘。许多老一辈人在那个时代里活下来,依旧见证着过去。
这是一段值得缅怀的历史。
尤其是在这样的官方场景里,尤为应景。在场众人不管是真心实意还是阿谀奉承,都忍不住为之动容。
陈贞慧率先鼓掌,吴甡、高名衡等大明官员们纷纷鼓掌。明白了这是一个新的礼节以后,李亻宗、李氵昊以及李皑等朝鲜文武官员贵戚等朝鲜人也纷纷大力鼓掌。
场内,掌声雷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