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桑弘羊的这个建议,炸出越来越多沉默的大臣。 三公九卿中,除太尉空缺无法表态之外,丞相、御史大夫同时赞同,九卿中,赞同者的数量也超过了一半。 刘彻看着下方的诸大臣,也点了点头,他最终再询问“卫青、李椒”,“两位爱卿如何看待桑弘羊的建议?” 左右副将中,以右为尊! 既然无法阻挡南仲军成立,那就想方设法控制南仲军的军权! 李椒低着头,沉声道:“陛下,末将想知道,二人谁左谁右?” 刘彻干脆利落的回答道:“李沮右、苏建左!” 他是皇帝,自然懂得兼顾的道理。 白明哲也有倒向外戚的趋势,南仲军自然需要一个边关将领进行制衡。 卫青拱手:“卑臣附议。” 李椒用牙齿咬了咬嘴唇,最终点了点头,“陛下圣明,末将亦附议!” 外戚和边关意见达成了一致,一切就尘埃落定了! 刘彻站起来,高呼一声,“好!” 然后他就开始在陛上徘徊,声音虽然平淡,但是在场中的大臣都可以听清,“显允已经打算将军队命名为南仲军。朕觉得,此名甚好,他欲做南仲,朕自然欲做宣王。作为一军统帅,理应有自己的封号,朕现在要给显允定一个封号!” 他的脚步声激荡着紧张的空气,并且在承明殿中四处碰撞,“哒!哒!哒!哒!” 刘彻回忆着自己读过的书籍, 《诗经》、《楚辞》、《国语》……一部部经典书籍从他的脑海中闪过,无数的语句在其脑海中盘旋。 突然,大脑灵光一闪,想到了一段文字。 他张开嘴,轻轻诵读,“朕记得,在皇叔编写的《淮南子·览冥》中记载:‘黄帝治天下,而力牧、太山稽辅之。’其中,黄帝得力牧于大泽,进为将。” “朕虽受命于天,然德薄仁浅。想要比肩三皇五帝,非得有能臣良将协助不可。显允此人,虽然做事急躁,但所作所为,都忠于朕,忠于百姓。高祖得民心,因此得天下,朕得显允,可顺应民心!” 刘彻停下脚步,左手自然下垂,猛地挥舞了一下右手袖子。 “哗啦!”袖子的破空声打破了大殿内的最后一丝宁静。 “传朕旨意!调辽东、辽西、燕国、右北平、梁国之兵组建南仲军!” “封太原君白明哲为力牧将军,置幕府,掌南仲军军权!” “封李沮为南仲军右副将,协助力牧将军,统帅南仲军之骑兵!” “封苏建为南仲军左副将,协助力牧将军,统帅南仲军之步兵!” “一旦对卫氏朝鲜之战事爆发,辽东郡、胶西国、胶东郡皆归力牧将军节制!” 刘彻说完之后,看向下方,喝道:“宗正何在?” 刘弃疾起身,拱手而拜,“臣在!” “卿携黄钺、白旗,率工匠一百,前往高密县铸造拜将台,代朕行拜将之事!” 刘弃疾愣住了,神色诧异,“陛下,用黄钺、白旗?此举不符合礼制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