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四章无情-《医律》


    第(2/3)页

    “母后。耶律送来了一封国书,说要将上皇送回来!”

    萧太后没有抬头。低低呷了一口茶汤,只淡淡的嗯了一声,脸上神色自若,不显波澜。

    “儿子在想,耶律早些年一直拿捏着上皇要挟讨好处,而今竟然一改贪婪野心,无条件将上皇归还,只怕其中有诈。朕临危授命,掌管大胤朝江山社稷,不得不作深远考虑,非三思权衡,不敢轻举妄动!”英宗道。

    萧太后看了他一眼,幽沉的凤眸里闪过笑意,不紧不慢道:“陛下所言甚是!”

    “这件事朕必然是要暗中命人调查的。上皇既然已经在关外北狩十九余年,虽然关外苦寒,但朕相信,十九年的生活,想必上皇已经喜欢并且习惯了,就暂时让他继续在关外打猎吧!”英宗微胖的脸颊带着清浅笑意,言辞却是毋庸置疑的强硬。

    萧太后已经非常明白英宗的意思了。

    她原想着既然上苍给了他这么一次机会,就让他回来度过余生,也算是落叶归根。是她越发年老了,心不似年轻时那般冷硬无情,还是她心里多多少少还念着那一点儿骨肉之情?

    萧太后也笑了笑,允了英宗的意思。

    她是从朝堂的血雨腥风里走过来的,她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古天家最无情,在权力面前,从来就没有兄弟的位置。

    ......

    迎接宪宗还朝的事情,英宗上演了一出拖刀记。

    在翌日的早朝上,英宗也是拿昨天晚上在宁和宫与太后说的那番话搪塞大臣们的。他没有直接了当的表达他不想接宪宗回来的想法,而是说这件事有没有掺杂耶律的阴谋在里面,他需要调查。

    至于派谁去调查,英宗没说,大臣们也懂得察言观色,不敢在这个当口追问。

    英宗当了十九年的皇帝,涵养一直很好,就算有时候被朝臣触怒,大发雷霆之怒,却也是天子龙威,极少表现得如此暴躁。

    曹清觉得这事情倒是不能急于一时,不过迎上皇回朝却是件极长面子的事情,大胤朝的史记将来是要流传千古的,出了一个被强掳俘虏终身囚禁的帝王,那是多大的耻辱,如今有机会将这个污点抹去,那是祖宗庇佑,何乐而不为?

    ......

    下了朝,太子便将身边的谋士召唤到自己府上。

    婢子们给殿中的各位大人上了茶,便乖觉的退了出去,将殿门掩上。

    太子的心态并不乐观,他跟英宗一样,有着一种忧患意识。

    他拧着眉头,眸子扫向跟前的一张张面孔,问道:“你们对这件事怎么看?曹清那个老匹夫还是有些重量的,且他说的理由又十分充足,是为国争光喜事。其他臣子少不得附和,本宫担心父皇也会有顶不住压力的时候!”

    太子少师沈仲放下茶盏,捻了捻下巴的胡须。沉声道:“太子殿下不必忧心,只要陛下不松口,别说他回不来,就是连阴山的关口,他也踏不进来!”

    有其他谋士表示不同意,他认为这件事情定是耶律和宪宗一早就计划好了,这次上国书陛下不予理会。只怕还会再来。鞑靼这样表现,乃是假意求和,图谋不轨。可天下百姓不晓得这其中厉害关系,定是以为陛下心胸狭隘,容不得上皇。到时候只怕陛下英明有失,需要早做防范。

    这话说中了太子心意。他刚想开口。就听沈仲大声怒喝一声,指着刚刚那名谋士的鼻子,怒斥他危言耸听,一派胡言,竟敢在背后妄自非议诽谤天子,此乃不忠不义之举。

    这帽子扣得太大,那谋士脸色登时便白了,忙跪下请罪。解释自己并不是那个意思。

    沈仲对太子忠心耿耿,他所思所虑皆从太子利益出发。上次太子不顾自己劝谏。私下命人对惠王的人动手,让他很是生气。他觉得太子没必要非要处处与惠王争锋相对,陛下对太子近些年的表现和薛氏一党的膨大渐渐不满,未免惹来猜忌,太子应该收敛自身,修身养性,学习为君大道方为上策。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