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九章 盟友变仇敌-《东晋唐王》


    第(2/3)页

    桓温此时的行动,并不仅仅只是因为燕国的臣服,更多的其实还是从江左的现实出发,预先做出的一个准备而已。

    毕竟,大唐与江左的国界接壤之处甚多,但之前的防御方向却主要是应对燕国的。如此一来,一旦大唐真有心趁机南下的话,自己这边极有可能会处于一个猝不及防的状态。

    所以,倒不如早做准备,无论看起来好看不好看,终究是先将防御措施做到位,以免日后麻烦。

    再有一个,若是燕国还存在的话,至少可以替江左分担一部分的压力,从而是挡住自青州方向南下的唐军不是。否则的话,那些被燕国夺去的郡县,桓温又岂会如此轻易放弃呢。

    “既然如此,下官便去跑一趟!”郗超躬身道。

    于是,第二天他便带着桓温的书信,一路向北而去,赶往阳平郡内见李信去了。

    桓温他们议和的消息,也很快便传到了李信的耳中。对于他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值得意外的消息,因为但凡有一点常识的人,都明白燕国在那样的境地之下,必然会做出如此的选择。

    至于说议和的结果,一时间倒是没有打听出来,但很显然的是,以李信对于桓温的了解来看,也大致预料到了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尤其是当他得知桓温~派了郗超前来见自己之时,更是确定了这一点。

    此时,黄河以北的战事已经是告一段落了,各地的燕国官员士兵们,都已经是陆陆续续的投降大唐,境内渐渐的趋于稳定。尤其是随着从并州、雍州等地镇军的进入,各地的治安也渐渐恢复了起来。

    廖川此时与吕光、庞珲、彭林等人,率领大军已经是推进到了黄河北岸,正在积极准备渡河的事情。而在南岸,慕容恪亲自坐镇济南郡著县,主持着青州北部的防御之事,抵挡廖川等人可能的进攻。

    此时的战事,基本上已经是集中在了濮阳与东郡的周围,自从刘小海率三万大军渡过黄河与陈康汇合之后,皇甫真的压力便一下子大了起来。本来便已经是抵挡不住的燕军,在这一条线上更是不断的后退。

    皇甫真也没有办法,实在抵挡不住的情况之下,只得不断向后求援,要慕容恪那边增兵。而慕容恪经过了考虑之后,最终决定放弃兗州大部分地区,将所剩不多的兵力都给集中到泰山等丘陵地带组建防线。

    泰山所在之地,乃是山东丘陵地形,而山东丘陵基本上是占据了整个山东半岛的大半区域。由于其地形易守难攻,像是泰山、孟良崮、沂蒙山等地,刚好是挡住了由西向东进军的道路。

    尤其是这一片山区地形之中,因为春秋战国之时齐国在此经营多年,所以,还有着长城存在,中间险要之处有很多的雄关要塞据守。

    像是锦阳关、青石关、铜陵关、穆陵关等地,刚好就是在这丘陵地形之中,自西向东排成了一条线,将东进的道路都给挡住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