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解放后几个老同志念旧就提议把一家为军队培养技术工人的学校建在这里。 五六十年代,想考进这所技术学校的学生挤破了头!因为只要进了这所学校就有了铁饭碗,而且是镶嵌了金边的铁饭碗! 当年这所学校培养出一大批技术人才。 八十年代初这所学校被移交给地方,很快就露出颓势,形势变化太快,学生就业成为难题。 这也跟这所学校学习的专业不适应形势有关,比如说车辆修理实际上学的是坦克车装甲车的修理,学生毕业以后修理拖拉机更合适一些。 这一次是季鹏通过关系牵线搭桥,地方政府希望的是向阳电子将来能够把新成立的大学就建这这里,当然,同时接受手这所技工学校。 可是这所学校实在太小,占地还不到一百亩,这在这里建大学是不可能的。 最后双方商定由向阳电子收购这所技工学校,包括所有的各种老式机床工作台和技工教师的安置。 地方政府既甩掉了包袱,腾出了土地,而且还能得到一笔钱。 “所有的物品都要保管好,将来在大学里专门设立一个展览室,让所有学生都来参观学习,我们的大学历史悠久,四十年代就成立了,而且是正统的红色基因!”王卫东对季鹏说道。 办完这里的事情,两个人回到京城,由许康年负责设计院承揽的大学设计正在进行中。 王卫东就悠闲的待在京城,经常到长安街上的龙安俱乐部顶层打网球锻炼身体然后再沿着大街一直走到大广场转一圈后再花两块钱买一束绢花去瞻仰伟人。 欧小阳也经常陪王卫东一起做这些事情。 两个人在王府井附近吃早餐的时候欧小阳感慨的说道:“卫东,这日子越过越悠闲了!不过这样下去会不会没有了革命斗志,变得越来越懒了?” “再坚持两年,以后会更悠闲的。没有必要亲力亲为,具体的事情我们不一定比别人做的更好,就让别人去干嘛。就像伟人说的,要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到时候我们一起到国外看看,看看三分之二受压迫的世界人民!”王卫东说道。 就在这时候王卫东的手机响了,王卫东看着电话号码一时想不起来是谁。 “王哥,是我林义忠!我到弗山才知道你在京城,我现在就在建国饭店附近!”林义忠说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