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宣德门前。 苏良刚下马车,台谏官们便率先围了过来。 数月未见,苏良对他们也甚是想念。 当即便寒暄起来。 曹护则是调转马车率先将唐宛眉和苏子慕送回了家。 片刻后。 陈执中来到苏良面前。 群臣在宣德门前齐迎苏良,他这位首相定然要说一番夸赞苏良的场面话。 在陈执中发言的同时。 夏竦站在人群后方,将脑袋几乎埋进衣领中。 苏良得到的每一句夸赞,都是在揭他那个“夏竦何曾耸”的伤疤。 同是在西北,与苏良一对比,显得他更是差劲。 虽然当时的情况与现在完全不同,但无论官家和民间百姓看的都是结果。 谁丢了大宋的脸,谁扬了大宋国威。 一目了然。 夏竦不得不承认。 当下朝堂,已无人能够压制住这位青年台谏官的风华。 他现在考虑的,已不是对付苏良,而是如何保住自己的枢密使之位。 …… 片刻后。 众臣齐齐去了大庆殿。 赵祯足足用了半个时辰夸赞苏良,除了晋升他为侍御史兼知杂事外,还赏赐了诸多厚礼。 朝内百官皆甚是羡慕,也感觉到了巨大的压力。 往昔,大家都在摆烂。 没有人觉得自己很差劲。 但而今一些官员表现越来越好,官家批阅奏疏也越来越严苛。 就连夏枢相都熬夜看起了文书。 一些不想被取而代之的官员,自然也不敢再懈怠,下面想要坐在他们位置上的官员实在太多了! …… 近黄昏。 大庆殿偏殿,就剩下赵祯与苏良二人。 赵祯笑着道:“景明,你可还有不便在朝堂上讲出来的心愿?朕今日高兴,可一并答应你!” 苏良思索了一下,道:“臣还真有两个请求,希望官家能考虑考虑。” “你倒是不与朕客气!” 赵祯见过太多朝臣弯弯绕绕打哑谜,愈发喜欢苏良这种爽朗的性格。 “请官家先恕臣无罪!”苏良拱手。 听到此话。 赵祯的表情变得认真起来。 “朕恕伱无罪,讲吧!”赵祯猜测,苏良绝对不是为个人而请。 苏良郑重地说道:待明年年初,齐州三年变法试行结束,我朝必将迎来全宋变法,臣恳请官家召范公、富公回朝主持变法。” “臣作为台谏官,本不应举荐宰执,但是陈相与夏枢相实非适合主持变法的宰执,若不换掉,恐怕变法难成!” 依照大宋朝堂之规,台谏官与宰执不可互相举荐。 苏良此举显然是逾矩了。 但赵祯在意的并不是这个。 虽然陈执中和夏竦在朝堂中引起了一些争议。 有人弹劾陈执中无主见,有人弹劾夏竦处理公务奸滑慵懒。 但对赵祯而言,这二人用起来还是非常顺手的。 陈执中是从龙之臣,夏竦更是半个帝师。 二人可不计名声,做一些赵祯无法去做的事情,处理掉很多无法拿到台面的事情。 这是范仲淹和富弼所不能的。 此外。 召范富回朝就意味着换相。 换相之后,下面的官员必然也会有非常大的调整。 这种调整必须慎之又慎。 不然将如范富新政改革吏治那般,一群官员闹起情绪,那就糟糕了! 赵祯有赵祯的顾虑。 赵祯想了想,道:“朕知你乃是为变法而请,但此事牵涉甚广,朕暂时无法给你一个肯定的答复,朕会仔细思量一番的,你说下一个。” 苏良点了点头。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