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郊外。 炙热的夏风将百家学院报名处的草棚吹得哗哗作响。 三百余名书生皆低头不语。 这一刻,他们已无法直视身上那件光鲜的襕衫。 往昔,那是读书人身份的象征。 此时却成了遮羞布。 站在这里的书生,无一不是奔着“踩苏良博名望”而来。 他们自认是为天下读书人的尊严来训斥苏良与曹佾。 哪曾想。 自己引以为傲的尊严却被苏良狠狠踩在地上。 学而优则仕,本身没有任何过错。 但是不学而妄想成士,且不愿做其他事。 吃软饭、爱名利、博虚荣,日日碌碌无为,那注定百无一用,一事无成。 历来名士面对书生,都是在苦口婆心地劝学。 苏良却是在劝他们弃学。 苏良并非在宣扬读书无用论。 而是当下的大宋,读书人已逾千万人,每三年能中举者,不过寥寥数百人。 不是那块料,吃不了那份苦的人。 没必要再自欺欺人,躲在自我幻想中,虚耗光阴。 这一刻。 不仅是这些书生们,一旁围观的百姓也都听懂了苏良的话语。 一言以蔽之。 “若无苦学之志,又无登榜之才,不如脱下襕衫,另谋出路。” 苏亮的话虽难听,却是实情,直接戳中了这些人的软肋。 领头者刘洞低着脑袋。 他怎能不知自己的诗才是何水平。 他只是想碰碰运气。 没准儿有人因他“五年写千首诗”的意志力,而举荐他担任一官半职。 苏良一下子打碎了他的所有幻想。 与此同时。 后面一些小报的执笔人已将苏良的话语整理起来。 其中,来自刘家书籍铺的一名执笔人,将题目都拟好了。 名为:《苏良劝诸生弃学说》。 苏良看向众书生,问道:“还要再辩吗?你们若认为我说的不对,大可向我证明,自己不是废物。” “废物”二字,伤人入骨,但他们又无可奈何。 苏良有资格这样骂他们。 他们在一群目不识丁的百姓面前能够高谈阔论,但在苏良眼里,一无是处。 他们哪怕有一首诗、一篇文章名扬在外,也不至于被苏良羞辱成这般模样。 有些书生依旧不服气,但却无言反驳。 顿时。 书生们纷纷转身,朝着回城的方向走去。 眼见书生们走远,周围的面试者们传来巨大的欢呼声。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