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十一月十八日。 御史台,台院。 耶律洪基挂职台谏官半月有余,兴致已大不如前。 因为他看到了太多大宋远远强于辽的地方,但又无从学起。 每当看到苏良用一个时辰就能又快又好地完成当日日课。 每当看到唐介一日能撰写三份弹劾奏疏,还能抽一个时辰用墙角的长寿五件套锻炼身体。 每当看到范镇纠察百官班序,完成日课后,还有闲暇整编《新唐书》,甚至经常找友人探讨乐理。 他就觉得,辽国的御史台就是个草台班子。 甚至间歇性地认为:辽国要完! …… 这一日,午后。 苏良再次笑呵呵地来到耶律洪基面前。 “涅邻,明日休沐,王介甫、司马君实等年轻官员组织了一次樊楼茶会,邀请你我二人,你可愿往?” 说罢,苏良将一份请帖放到了耶律洪基的面前。 耶律洪基面带疑惑:“还邀请了我?” “你是贵客,这些年轻官员们都想见一见伱,你放心,他们想要结识的乃是洪基洪涅邻,而非耶律洪基!” 听到这话,耶律洪基顿时笑了,道:“我去!” 这一刻。 耶律洪基挺起胸膛,突然有了自信。 他意识到,之所以感觉自己很糟糕,乃是拿自己与范仲淹、王尧臣、欧阳修、苏良这些人相比。 若与大宋的年轻官员相比,他应该不会那么差。 …… 翌日,近午时。 耶律洪基身着一袭锦袍,与苏良来到了樊楼,二楼包间。 在场的有王安石、司马光、吕诲,刚回到汴京城述职,曾经三元及第的冯京、范仲淹次子范纯仁等青年才俊。 这些人自然是苏良召集过来的。 若无苏良的面子,性格执拗的王安石根本不愿意浪费一下午的时间陪人喝茶。 众人见面后,一阵寒暄,并将耶律洪基当作贵宾,礼数甚是周全,每个人都自报家门,并朝他打了招呼。 这让耶律洪基有一种被围绕在中间的优越感。 与年岁相差不大的年轻官员相处,他压力全消,且准备展示一番自己的学识。 片刻后。 众人边喝茶边闲聊起来。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