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二月初七,近黄昏。 龙羽军军营,沙场上。 三十多名蹴鞠艺人在数名老兵的训练下,几乎都被培养成了半个禁军士兵。 蹴鞠本就源于军旅。 只不过到了唐宋才逐渐发展成为全民休闲运动。 老兵们极为严苛。 他们的蹴鞠技艺虽不如这些人,但却能看出这些人有没有斗志,有没有倾尽全力。 一旦发现有懈怠或斗志不高者,不是一顿臭骂,就是直接上脚踹。 蹴鞠艺人们哪里经历过这等场面,一下子变得神经紧绷起来。 不过,却也无人退出。 因为曹佾给的月钱实在太多了。 他们也知,全宋蹴鞠联赛关系着自身的前途命运,关系着一家老小的吃喝。 若不拼命练、拼命踢,恐怕又要回街头或勾栏卖艺了。 …… 片刻后。 苏良望着沙场中用两根竹竿和一张渔网搭成,中间挖了一个窟窿的风流眼,微微皱眉。 当下,球员们的状态已是最佳。 有斗志、有拼劲、有活力,精彩程度也远超往昔。 但苏良还是觉得表演压过了竞技。 他想了想,让曹佾将蹴鞠队的两个球头,刘金脚和张明唤到了沙场边。 苏良道:“二位,能否将中间的风流眼去掉,在两侧安置球门,并派人守门,以此增加对抗,但双方球员不可以手触球,不可恶意伤人……” 苏良手拿一根树枝在沙地上划着,向两名球头讲述起了新规则。 当下的蹴鞠,双方队员无身体接触。 还是以炫技为上。 苏良想改一改这个规矩,让对抗变得更猛烈一些。 刘金脚听完后,说道:“可以一试,不过……进球数恐怕会大幅度下降。” “无妨,我们看的是过程,进球太易反而令人乏味。” 另外一个球头张明也开口道:“苏官人,我们这样修改规则,会不会不被民间蹴鞠者接受?” 苏良微微一笑。 “以后,蹴鞠这行,我们就是规矩。只要能让比赛好看,百姓叫好,其他人自然会跟着我们的规则走。” …… 很快。 士兵们便拆掉了沙地中间的风流眼,两侧各自挂上了一张长约两丈的大网,作为球门。 苏良令两名老兵担任裁判,且还添置了两个守门员。 在两名队长讲完具体规则后,球员们也甚是好奇与兴奋。 他们对这种新奇的打法,颇为期待。 稍倾,比赛开启。 一名老兵站在中间将鞠球高高扔到天空,双方两队,一黑一红,开始争抢起来。 不多时。 比赛的对抗性便上来了。 有球员包夹、有球员远传、有球员不断跑位、有球员故布疑阵…… 鞠球在红黑两队队员的脚下不断转换。 球员们必须不断奔跑,不断改变位置,不断争抢,才能占据优势, 比赛一下子多了诸多花样。 这群汴京城最优秀的球员们,都甚是聪明,不多时便玩明白了这套规则。 一时间。 两队打得有来有往,甚是激烈。 曹佾看得连连叫好。 顿时,苏良觉得对味了。 他朝着一旁的曹佾说道:“这才是男人的运动嘛!告诉他们,还可以按照士兵作战的手势设计战术,进攻战术、防守战术,都至少要有两套……” “嗯嗯,明白。”曹佾不断点头。 苏良在龙羽军军营待到深夜,方才离开。 这一刻,他的信心更足了。 …… 二月初九,午后。 南郊鞠场。 一红一黑两支队伍已经就位,每人的衣服背面都绣着名字和号码。 蹴鞠场也变成了两球门状态。 苏良与曹佾信心十足地等待着丁度的到来。 很快。 二十余辆马车行驶过来。 苏良不由得笑着说道:“丁学士这是带来了多少人,阵仗足够大的啊!” 苏良与曹佾迎了过去。 头辆马车上。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