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三月二十八日,清晨。 天微微亮。 大庆殿,百官齐聚。 两府三司、馆阁、宣徽院、学士院、群牧司、中书门下的制敕院、舍人院、礼仪院等及九寺五监的主官们。 尽皆站于大殿中。 苏良站在众台谏官中间。 有唐介与欧阳修站在一旁,不远处还有一个包拯,无任何官员敢走过来对苏良冷嘲热讽。 片刻后。 赵祯大步走到御座前。 众臣齐齐拱手行礼。 赵祯坐在御座上,环顾下方,开门见山地说道:“今日临时召开朝会,只为议一事。” “近日,关于侍御史兼知杂事苏良为我大宋隐相之事,在朝堂与民间闹得沸沸扬扬,众卿如何看待此事?” 很快。 一名馆阁官员率先站了出来。 “官家,臣以为民间百姓所言非虚,苏良作为台谏官,不但与两府三司诸相公交好,与外戚曹家亲如一家,而且深受圣宠。他之所言,朝廷往往尽皆接受,变法司俨然成了苏良的一言堂,此风绝不可涨,为了我大宋江山的长治久安,臣建议,将其外放历练!” 他刚说完,又一名官员站了出来。 “历朝历代,权相出,则国运衰,而今苏良已有权相之兆,当下苏良之势渐与两府齐平,其话语权越来越重,此非朝堂良态。” 此官员刚说完,便又有数名官员同时站出。 “官家,苏良作为台谏官,以监察之名,已破坏我朝朝纲,若朝堂事皆由变法司做主,两府三司皆听苏良之言,岂不乱乎,有朝一日,朝堂必危若累卵,甚至皇权都将受到威胁。” “我朝将相权以财、政、军三方分隔,并以台谏监督,意在防止相权独大,然今日,苏良与文相、范相宛如忘年之友,与曾相公、富相公私交甚笃,与三司使更是来往过密,苏良一人,便能号令两府三司的相公为其所用,此等权势,令人生惧……” “官家,全宋变法乃是全朝官员共同为之,臣相信,即使没有苏良,我们也一定能富国强民,完成变法大业。” ……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 一时间,许多官员都站了出来。 待这些臣子附议完毕。 赵祯看向下方,朗声道:“赞同将苏良外放的官员都站到中间来,朕看一看到底有多少人。” 顿时,近百名官员都站了出来,人数几乎占了殿内臣子的一半。 至于两府三司的相公、台谏官,都未曾表态。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