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西夏,兴庆府。 国相没藏讹庞看到大宋的回信后,不由得甚是郁闷。 他本想趁宋辽起冲突之际,谋取私利,占点小便宜。 哪曾想。 大宋称西夏只有先派出士兵驻扎在辽国边境,才会给予恩赏。 没藏讹庞想了想,决定先答应大宋,然后尽量拖延调兵的时间。 当下的西夏。 既想与大宋成为盟友,又不想与辽国结深仇,既想从大宋身上得利,又不想参与到宋辽战事中。 他们这点儿小算计,根本瞒不住人。 …… 七月初五。 富弼与苏良带着五百龙羽军来到了宋辽边境,雄州。 雄州城北,便是宋辽的边界,白沟河。 宋初,白沟河两岸曾发生过多起战事,然而自澶渊之盟后,白沟河两岸则是榷场林立,商贾云集。 而当下,白沟河两岸的四大榷场,皆无人烟。 河对岸,遍布着一片片辽军的军帐,时不时还能传来战马奔跑,铠甲哗哗作响的声音。 雄州城,城墙高筑,城垛参差。 投石机、弓箭、火油、石块、滚木等皆已准备齐全。 目前,知大名府的庞籍负责后勤,而军事指挥权则落在了富弼身上。 …… 七月初六,午后。 天气燥热。 富弼、苏良、雄州知州于岳、数名厢都指挥使齐聚在雄州州衙内。 雄州知州于岳,四十岁左右。 身形挺拔魁梧,皮肤黝黑。 若不是穿着一身文官服,看上去更像是一名武将。 曾公亮知大名府之时,曾多次夸赞他:不仅勤于政事,还尤为擅于守城。 富弼与苏良对他的印象都很不错。 于岳率先开口道:“富相公、苏御史,目前辽军的统兵者乃是辽国皇太弟耶律重元,兵力大概有十万人左右,不过还有一些辽国大族,陆续派遣私兵前来,为其壮声势。近七日,耶律重元组织了四次演习,大有攻城之趋势,不过,有澶渊之盟在先,他应该不会贸然出兵……” 耶律重元在辽国的身份地位以及所处的境遇,富弼苏良等人都非常清楚。 此人好战。 且隐隐有与耶律洪基争夺皇位之势。 当下,宋辽双方都想一战,来巩固自己的话语权。 但又不愿率先引战,亦不愿全面开战。 谁先发动战役,就意味着谁率先破坏澶渊之盟。 关闭榷场虽也涉嫌破坏盟约,但仍能找理由解释,可一旦掀起战事,那就真是破坏澶渊之盟了。 先开战者,输理。 不过若能打赢,那就是赢家定规矩,可通吃。 于岳接着道:“耶律重元如此施压,乃是故技重施,逼着我们与他和谈。当下,谁先提出和谈,谁便将陷入被动。” 当年,庆历增币之时,辽国便是集结大军于边境,逼得宋遣使和谈。 而当时的谈判特使,正是富弼。 “下官建议,我们应以不变应万变,他们的粮草并坚持不了多少,他们若来攻城,下官敢用项上人头保证,无须援兵,让他们攻上一个月,雄州城依然是固若金汤!” 论打防御战,大宋有丰富的战斗经验,根本不畏辽兵。 富弼微微摇头。 “于知州,你所言,乃是稳妥之策。不过此次冲突的缘由乃是辽人污蔑并悬赏刺杀苏御史。官家的要求是让辽国皇帝向苏御史道歉,而今他们拒不道歉,我们若不主动出击,便落了下乘!老夫建议,主动出击,给他们点厉害瞧瞧!” 听到此话。 数名指挥使都非常激动。 武将全靠军功擢升,而今正是大好机会。 大宋西军根本就不惧辽兵。 于岳想了想,笑着道:“也好。若真主动出击,下官愿为先锋官!” 于岳在边境无时无刻都能感知到辽人那种自为为是的优越感。 若守城,他能守。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