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八月二十二日。 就在苏良以为夏竦油尽灯枯之时。 后者竟口述一篇近三千字的长文,命亲信撰写下来。 其名为:《自罪书》。 此文不仅呈递给了中书,而且还让一些民间书贩印制誊抄,分发到了汴京街头。 很快,此文章便传到了御史台。 苏良拿到此篇文章后,忍不住感叹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夏枢相自知大限已至,竟想起忏悔了,真是令人意外。不过,他确实该忏悔啊!” 当年的庆历新政以及这几年的全宋变法。 若不是夏竦为了个人利益而从中作梗,绝对会发展的更好。 此外,枢密院官官相护、谋私利者甚多,夏竦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说罢。 苏良拿起夏竦的《自罪书》看了起来。 “竦少时明敏好学,十二岁作《放宫人赋》,十七岁著诗《渡口》,有薄名。” “景德四年,竦参加制科考试,考中贤良方正科,通判台州,兢兢业业,从未怠惰。” “大中祥符七年,臣入资善堂,初为帝师,甚是惶恐,不遗余力为官家授学。” “多年仕途,臣曾知邓州、襄州、寿州、安州、洪州、青州等地,历任安抚、招讨等使。” …… 苏良看着看着,顿时觉得不对劲了。 这哪是自罪书。 简直就是一份自夸书。 夏竦将其入仕以来的功绩细数了一遍。 有文治,有武功。 编修过国史、治理过地方、镇守过边疆…… 且还有举贤之功绩。 他厚脸称,范仲淹、庞籍、韩琦、宋庠、宋祁兄弟都是他提拔上来的。 而涉及“自罪”的内容只有两条。 其一,是对当年宋夏战事中好水川之战进行了解释。 夏竦称主罪在他,而不在韩琦。 当时的他,应该据险而守,而非冒进。 他自知“夏竦何曾耸”的骂语已经无法洗白,故而大方承认了自己的责任,还顺带着将韩琦的过失揽在了自己身上。 其二,便是夏竦污蔑富弼和石介造反之事。 正是因此事,使得夏竦在朝堂民间名声下降。 引得许多人称其为奸邪之臣。 夏竦的解释是:他绝无私心,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朝廷,只是有好事者,一直诽谤重伤,毁了他的名声,这让他感到很委屈。 若将这篇文章凝炼成一句话。 那就是—— “我,夏竦,这一生,文武兼济,白璧微瑕。” 苏良看完夏竦的《自罪书》后,忍不住骂道:“这个老狐狸,临死都不忘再折腾折腾!” 此《自罪书》迅速在民间疯传。 很多百姓都爱个热闹,并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 看完这篇《自罪书》后,有人觉得夏竦受了委屈,有人发现夏竦原来为国为民如此操劳,立下了如此多的功绩。 一时间。 夏竦在民间的风评竟变好了许多。 苏良觉得,夏竦应该是花钱了,不然民间的夸赞声不可能那么多。 禁中。 赵祯看过此《自罪书》,都忍不住落泪。 夏竦乃是他的启蒙之师。 二人相伴了四十余年,他对夏竦的感情非常特别。 …… 八月二十五日。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