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大庆殿内。 苏良讲完后,便面色平静地回到了官员队伍中。 这一刻。 群臣皆陷入深思。 三司使王尧臣本觉得此等奢靡之风,无伤大雅,乃是彰显大宋强盛的一种体现。 昔日唐介所谏,有些固执己见,实乃小题大做,杞人忧天。 但听到苏良这番分析。 道出了此风气对富者、穷者、年幼者、年长者等各类人群的影响后。 不由得也觉得奢靡竞富之风必须禁止。 此等风气。 坏的是天下百姓的精气神。 毁的是读书人用‘仁义礼智信’建造的道德秩序。 …… 一众上过谏言课的官员,更是对上谏有了新的认知。 曾经。 他们以为的上谏。 是借圣人之言,借祖宗之法,借士大夫官员的行为准则,站在道德的最高处,表达态度和情绪。 很多人都是从众,或以自我的立场站队。 这样的谏言奏疏。 不消半日便可写成。 看上去也是义愤填膺,也是处处为大宋的江山社稷着想。 但就像雕花的扁担,中看不中用。 许多官员一篇三千言、五千言反对奢靡竞富之风的奏疏。 力度甚至都不如苏良那一句“汴京街头侃侃而谈的是商人而非读书人”,更不如那一句“人人以钱为圣贤,我大宋恐将退化成蛮夷”。 有理有据。 比任何花招都管用。 上谏。 不是纸上谈兵,不是夸夸其谈。 是需要了解实情,分析利弊,提炼出最恰当的结果。 是需要下苦功夫。 从苏良对汴京街头百姓竞富之事的描述。 就能看出。 苏良这番谏言,不可能是悠哉悠哉坐在摆放着两个火红炭盆的台院屋内空想出来的。 …… 这一刻,赵祯已愿纳谏。 而他更乐于看到的。 是苏良打造了一个优质的谏言样本。 今日之后,官员们上谏定然会怀柔许多,挟制君上的举动必将大量减少。 稍倾。 赵祯环顾下方,高声道:“众卿,如何看待苏御史的谏言?”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 大庆殿内的官员纷纷拱手,表示赞同。 赵祯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看向文彦博。 “朝会后,中书便着手撰写禁奢令,至于后宫之事,朕来处理!” “臣遵命!” 中书省诸相公纷纷拱手。 …… 片刻后。 朝会散去,百官各回衙门。 赵祯坐在偏殿,眉头紧锁,心中思索着该如何惩罚张贵妃和尙美人。 二妃爱美。 在宫内使用点翠饰品和鹿胎冠,且被民间百姓争相效仿。 重惩,自然是对禁奢令最大的支持。 但二者闹起脾气,赵祯还真有些头疼。 他虽为官家,但对待自己的爱妃,还是要哄着来。 后宫众妃。 像曹皇后那般懂事识大体的,寥寥而已。 就在这时。 首相文彦博请求觐见。 赵祯令内侍将其带了进来。 “文相,坐,你对禁奢令还有疑问?”赵祯问道。 “没有。臣只是想多道一句后宫之事。” 赵祯眯起眼睛。 张贵妃之父曾是文彦博的门客,二人年节互送礼物还被唐介弹劾过。 而今。 张贵妃将受惩,文彦博其实应该避嫌。 文彦博见官家看向他,连忙解释道:“官家,我……我……不是为张贵妃说情的。” “臣建议,惩罚张贵妃和尙美人之事,应交由曹皇后做主,以此彰显国母的地位,同时……同时……也能使得张贵妃能低调一些。” 赵祯瞬间明白了文彦博的意思。 这两年。 赵祯盛宠张贵妃和尙美人,导致二妃在宫内势大。 且因张贵妃也有子。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