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三月十六日。 清晨,大庆殿内。 士农工商排位之辩,在参知政事宋庠的主持下继续进行。 士大夫官员们也都纷纷下场,参与到自由辩论之中。 以崇文院检讨朱舜为首的一批馆阁之官,表现得最是活跃。 “士者,上有平治天下之责,下有修己治人之能,师道、学统,非士而不可传,实应居四民之首。” “今之商者,市廛之要角,货殖之纽带,于大宋江山,如水之于田,乃天下人之福祉,不可缺也,居于次位,当之无愧。” …… 一众馆阁之官见商人势大。 不与商争。 反而改变策略,要将商推到次位。 而商人阶层也开始争次位,与士配合起来。 一时间。 四派变成了两派,士商一体,农工一体。 农工阶层据理力争,但还是渐渐落了下成。 这些馆阁之官,论辩比不过台谏。 但与其他辩论者相比,水准无疑高上了好几个层次。 并且,他们擅于寻找言语上的漏洞。 对方只要有一丝词不达意的地方,他们便抓住缺陷,疯狂攻击。 不多时。 便将农工阶层们怼得哑口无言,难以反驳。 这时。 司马光站了出来。 “我反对商者居于次位!” “农者,国之本也,民之生也。农事兴,则万事万物兴,百姓温饱,江山乃得稳固。商者虽能流通百货,然以逐利为主,易毁教化,易生奸诈,且侵蚀农事,非江山社稷长治久安之道也……” 司马光依然认为应按照士农工商排序。 随即,馆阁官员开始反驳起来。 辩论愈加激烈。 这一日。 大庆殿五百余人皆未曾吃饭休息,只是吃了桌子上的一些点心。 辩论一直持续到了黄昏。 期间。 王安石、吕诲、周元等人也都站了出来,他们的意见也不一致,但是只剩下两个答案。 一个是士农工商,一个是士商农工。 当下,工农已是一体,皆反对商人位居次席。 士大夫官员们的意见较为分裂,吵得如同菜市场叫卖一般,一直难有定论。 但是,士商农工之说,明显占上风。 赵祯见天色已黑。 当即让宋庠宣告今日之辩结束,明日继续。 明日乃是论辩的最后一日。 到时。 两府三司的相公、各個衙门的主官都将发言。 这一日。 也是决定士农工商排位最重要的一日。 …… 很快。 大庆殿的辩论情况便传到了民间。 当工农阶层得知商人们很有可能将居于次位时,很多人都坐不住了。 工农阶层虽然不如士商权大有钱,但是胜在人多。 且甚是团结。 也不知是谁出的主意,导致一批批匠人、农人纷纷聚集在街头,抗议商人居于次位。 不多时。 州桥上下,竟聚集了一千多人。 州桥连接着御街和汴河,乃是汴京城人流量最大的地方之一。 即使是晚上,车马行人也是络绎不绝。 农人、匠人们站在州桥上,纷纷高喊着:商不可重于农工!商不可重于农工!商不可重于农工! 声音响彻云霄。 汴京城还从来没有如此混乱过。 不多时。 皇城司的吏员来了,开封府的衙役来了,包拯也来到了州桥之上。 匠人、农人们见包拯来到州桥之上,更是兴奋。 在他们眼里。 包拯向来都是为他们主持公道的。 “包学士,商人之利,也是我们卖力气、卖手艺赚来的,他们何德何能排在次位?” “包明公,商人自私重利,实乃剥削者,他们若只居于士之下,天下谁还愿意为农为工?”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