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四月三十日。 清晨,天刚蒙蒙亮。 眉州州衙。 苏良从书房中走出,伸了伸懒腰,一双眸子甚是明亮。 他并非是睡了一个好觉。 而是彻夜未眠。 因解开了案情的一些疑惑才看上去精神抖擞,甚有朝气。 此刻。 距离眉州知州祖良谋杀案公审还有一日。 苏良看向一旁的孙胜,道:“将洪提刑叫来,切记,莫让旁人知晓!” 片刻后。 洪仲、孙胜、杜雷三人一起进入了苏良的书房。 大半个时辰后。 洪仲拧着眉头,步履匆忙地离开了。 书房内。 苏良看向孙胜,道:“告知曹知县,今日我欲逛一逛眉州城,想邀其作陪。” 孙胜拱手离去。 随即,苏良躺在软塌上小憩起来。 …… 半个时辰后。 一辆马车停在州衙外,身穿月白色布衫的眉山知县曹长运,大步走进州衙。 而苏良也身穿一袭淡青色长衫走了出来。 曹长运甚是兴奋地说道:“苏特使,您想逛眉州城,找我便对了,下官在眉州近三年,所有角角落落都走遍了!” 苏良望向远方湛蓝湛蓝的天空。 “明日公审,一旦结案,本官便要迅速返京,今日难得是个闲暇日子,天气又好,所以让曹知县作陪,助我了解一下眉州的风土人情,另外,我岳丈最喜眉州刻本的书籍,我也打算买上几册!” “好说,好说。下官保准让您满意!”曹长运一脸笑容。 随即。 苏良便坐上了曹长运的马车,孙胜带着两名护卫紧跟其后。 …… 暮春时节的眉州城,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道路两侧。 竹多、杉?多、椿树多。 城内主街道,店铺鳞次栉比。 虽比不上汴京城那般繁华,但书香气却是远浓于汴京城。 苏良在城内转了大半圈后,来到了眉州的州学、县学。 州学、县学内,读书求学者甚多。 一些家中贫寒者,若有读书天赋,官衙将管其吃住。 沿街的酒馆茶肆中,爱辩擅辩的书生也非常多。 曹长运称:虽然当下朝廷的入仕名额减少了一些,但眉州的少年、青年,十人有八人的理想都是入仕做官。 临近午时。 苏良与曹长运行至一家名为“文运食馆”的餐馆吃饭。 此处乃是眉州读书人最喜欢聚集的地方。 餐馆掌柜自然识得曹长运。 又见曹长运对苏良毕恭毕敬,一下子便猜到了苏良的身份,连忙朝着苏良行礼。 苏良笑着与其寒暄了几句。 他不想引起太多人注意,见大厅角落有一处屏风遮挡的座位,便在那里坐下了。 此处,既不会被人瞧见,又能听到眉州百姓的议论之声。 实乃是一個吃饭的理想座位。 不多时。 各色菜肴端上,苏良与曹长运一边吃,一边闲聊起来。 与此同时。 餐馆的食客也越来越多,大多都是书生。 大厅内逐渐热闹。 书生们的聊天,渐渐传到了苏良和曹长运的耳中。 “诸位,曹知县若能升任知州,咱眉州距离大宋人文第一州定然又能进一步!” “是呀!我觉得曹知县定然能擢升,他任知县近三载,考绩应该比知州、通判都要好,此外,他也更得民心啊!” “曹知县,不喜酒乐,不讲吃穿,一心只想以文兴眉州,我们有这样的知县,实乃眉州之幸。” “曹知县若不擢升,我们就去请愿,大宋人文第一州是他提出来的,也只有他能将其执行下去!” …… 这些年轻书生,皆喜欢说官话。 有的竟无一丝川蜀口音,显然在学话时便做好了要入仕为官的准备。 …… 苏良笑着道:“曹知县,看来你是深得民心啊!” “都是这些书生捧的,下官也不过是在做应该做的事情!”曹长运说话间,嘴角上扬,相当得意。 饭毕。 曹长运带着苏良来到了眉州城藏书最有特色的老孙记书籍铺。 在曹长运的介绍下。 苏良选择了五本书,准备将其带给岳丈唐泽。 “孙胜,付钱!”苏良道。 书籍铺掌柜连忙摆手,道:“苏特使,送你了!送你了!老朽我靠着刻印您的文章赚了一大笔钱,这五本书送您了!” 苏良看了一眼孙胜,然后与曹长运走了出去。 孙胜站在柜台前,算了算书籍上贴着的价格,将一串钱放在柜台上。 书籍铺掌柜还想推让,但被孙胜一个眼神便瞪回去了。 …… 半个时辰后。 曹长运带着苏良来到了孙氏书楼。 上次,苏良乃是晚上前来,又较为低调,停留时间也短,无人认出他。 但这一次,他刚进书楼,便有书生高声喊了出来。 “苏……苏特使和曹知县来了!” 唰!唰!唰! 听到此话的书生都纷纷朝着大厅奔来。 不多时。 便将大厅围得满满当当。 “苏先生、曹知县!”众书生们纷纷拱手。 当下。 写出了全民变法论的苏良,在他们眼里就等同于半个圣人。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