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腊月初十,上午。 变法司草拟出了帮扶穷县增收的条令,名为:帮扶令。 此条令的核心内容是:朝廷拨专款、州府出大力,选贤官入穷县,助力百姓脱贫。 年后。 将由中书省主导,在大宋一千二百多个县中,筛选帮扶对象,精准帮扶。 使得百姓有屋可住、有衣可穿、有粮可食、老人有病可医,孩子有书可读。 这是一条极为耗费国库钱财且会历时许久的变法条令。 放在以往。 即使有人提出此策,朝廷也不会执行,因为国库实在无钱。 但现在,俨然不一样了。 民间百姓得知此消息后,更是赞声一片。 这也意味着,全宋变法真正变成了全民变法,变法策略已偏向弱势的贫苦群体。 …… 年关临近。 汴京城的人流量越来越大。 街道上车水马龙,甚是喧闹。 许多有特色的酒楼餐馆,至少需要提前七日预订,才能抢到包房。 勾栏瓦舍里,更是人潮涌动。 许多商人在年尾之际,都是疯狂消费。 一边谈着生意。 一边享受着金钱为自己带来的美好。 虽不敢过奢过招摇,但一日掷千贯的人,还是大有人在。 城南的南郊鞠城也趁着年末举办了数场蹴鞠比赛,使得南郊的道路经常处于拥堵状态。 随之而来的。 汴京城的人工价格、物价、房价,都上涨到了历史最巅峰。 挣钱易,花钱更易。 用三司使王尧臣的话来讲—— “当下,汴京城是个弯弯腰就能捡到钱的地方,但可能还没直起腰,钱又花没了。” 同时。 各国使团也都陆续进京。 西夏特使绝口不提在熙河镇吃哑巴亏的事情,交趾特使称要做大宋永远的属国,辽国使团也是客客气气,甚至还为去年被全员驱逐的事情再次向大宋道歉。 这就是大宋当下的影响力。 如果现在侬智高仍然在南境作乱,或者占领了广南两路,这些使团对大宋的态度恐怕就是另外一种情况了。 强国才有友,弱国皆是敌。这是颠扑不破的真道理。 辽国大王耶律重元也获得了更大的自由。 他每隔一日,便可外出一次。 但每次不能超过两个时辰,太阳落山后不能外出,其身边有皇城司吏员寸步不离地跟着他。 不过,赵祯也已答应。 在除夕夜与大年初一,他可与辽国使团待在一起,庆贺新年。 …… 近黄昏。 天色灰蒙蒙一片,异常寒冷。 苏良刚到家,雪花便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 越下越大。 不到半个时辰,汴京城便白茫茫一片。 街道上行人渐少,但茶楼酒肆餐馆内却越来越热闹。 如此雪景,吟诗颂雪者甚多。 苏宅内。 唐宛眉命人架上炭炉,切上羊肉,备上各种配菜。 一家人坐在厅内,围炉吃起火锅。 苏良也与岳父唐泽小酌起来。 此等天气。 最适宜做的事情就是:喝酒或睡觉。 苏子慕和苏沁一吃完饭,便在雪中打闹起来,拉都拉不回来。 不过,累得也快。 二人玩了不到一個时辰便去睡了。 入夜没多久。 苏良与唐宛眉便躺在了床上。 唐宛眉靠在苏良的怀里,苏良握着唐宛眉那白皙的玉指。 二人静静地不说话,就感觉一切都非常美好。 …… 大雪足足下了一整夜。 苏良起床走到院内时,一些积雪已经快埋到了膝盖。 此等恶劣天气。 若没有特别要紧的事情,完全可以不去上衙,或晚一些去。 吉叔、吉婶和总是五更天便起床的唐泽唐老爷子已经开始扫雪。 苏良吃过早餐。 在院子里与儿子闺女一起堆了一个雪人后,才不紧不慢地出了门。 他正准备上马车。 恰好碰到刘长耳的一名伙计来送小报。 小报中间还夹着一封书信。 苏良还没来得及看,便见一名裤腿满是雪污的青年气喘吁吁跑了过来。 此人乃是谏院的一名吏员。 他朝着苏良拱手道:“苏司谏,欧阳学士让你速到谏院,有要事与你相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