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二月初一,入夜。 汴京城西的一座宅院内。 苏良、何郯、周元、赵抃、韩绛、吕诲、王安石、司马光八名奉旨外巡的官员,聚在一起。 今晚,官家请客送行。 八人此次出京,乃是秘密进行。 除了赵祯、文彦博和富弼外,朝堂百官只知他们出差,却不知他们去哪里,以及要做什么。 明日,便是八人出发之日。 赵祯命人寻了一处宅院,备上酒宴,为八人饯行。 稍倾。 此刻。 周元和赵抃这两个“不喝酒寡言,喝完酒话唠”的台谏官,搂着苏良的脖子,讲起了从庆历新政时,台谏官们所做的事情。 众人落座之后,赵祯笑着说道:“众卿,依照惯常之规,咱们先议事,再喝酒。” 苏良便做好了统筹安排。 官员们也都开始表态,说了半个时辰后,才开始吃喝说笑起来。 官家此举,是对全宋变法的一次全面检查,若无问题,大宋就要迈着步子朝外走了。 他们将伪装成一支商队前行,驾上七八辆马车,带上十余名护卫,到了目的地将马车上的商货一卖,护卫士兵们还能赚個外快。 翌日。 “其一,有恶必除,有罪必纠。无论官员贵戚还是名士商贾,但凡有违法者,有逆全宋变法而行者,必须一查到底,严惩不贷。若无法解决,可直接向朕汇报。” “其二,倾听民声,探查民意,寻当下变法之策中的缺漏,完善变法策略,百姓安则天下安,一切必须以百姓利益为先。” 官员们纷纷挺直身子,看向赵祯。 …… 早在三日前。 赵祯笑着道:“此非禁中,又非私宴,无须多礼。” 至于其他护卫。 赵祯、文彦博、富弼三人离开后。 最后到了子时。 则是隐藏在附近,或打探情报,或传递信息。 王安石和司马光将二人强行拖上马车,此次晚宴才算结束。 他的护卫事宜依旧是由杜雷和孙胜这两名龙羽军教官负责。 日上三竿,苏良才收拾完毕。 官家派遣的三百名护卫也都是曾保护过苏良南下的老熟人。 随即。 在与家人告别后,方才出了门。 苏良等人皆明白赵祯的心意。 王安石已从被绑案的阴影中走了出来。 苏良瞌睡的都已经睁不开眼了,二人还是搂着他的脖子不放。 滔滔不绝。 而苏良此次前往的区域为:京东东路。 明日何时出发,全凭苏良等人自定。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众卿定要懂得保护自己,州府村镇比不上汴京城,会有各种意外凶险。你们切记,任何时候,自己的性命最重要,无论遇到任何麻烦,都有朕为你们撑腰。朕选你们,就是将你们当作了朕的眼睛,朕的臂膀,遇事绝不可犯险而为。” 唾沫星子足足给苏良洗了好几次脸。 这些规则流程,苏良的护卫们早已是轻车熟路,苏良根本无须再交待。 在苏良的一番劝导下,王安石已重新建立起了自己的仕途规划:先匡扶大宋,再成为圣人。 苏良等人又趁着酒意畅聊了大半个时辰。 王安石和司马光一如常态,滴酒不沾,抱着个茶壶寻众人碰杯。 故而,今晚完全可以不醉不归。 赵祯缓缓道:“众卿此次外巡,朕强调三点。” 身穿便服的赵祯、文彦博、富弼来到了院中,苏良八人齐齐拱手。 大宋朝接下来能不能有大动作,就全看这次八人的巡查了。 此次。 苏良的发迹之地在齐州,全宋变法的起点在齐州,齐州更是因三年变法,变成了当下的济南府。 故而,苏良想转身回头看一看。 看一看这片执行变法之策最彻底的地方,还有何缺漏之处。 在选择巡查区域时。 王安石和司马光也都不约而同选择了京东东路。 但直接被文彦博否决了。 理由是二人在那里熟人太多,不适宜暗中巡查。 而苏良就合适多了。 当然,也有苏良脸面确实比二人大的缘故。 …… 三日后。 一行商队行驶在宽敞的官道上。 苏良斜靠在马车中,手中握着一册话本,面前小桌上还放着两碟点心,俨然如旅行一般,甚是惬意。 二月初春,虽还有些寒。 但树木绽青、花草破土,城外的风景甚好。 近午时。 众人来到一处驿站,便停歇了下来。 苏良与杜雷、孙胜同坐一桌。 桌子上。 四盘小菜,两荤两素,一大碗菜汤,外加一筐馒头。 苏良吃饭,喜鲜、喜奇、喜野味野菜,杜雷和孙胜皆知,故而每次吃的都是地方特色菜。 苏良对随行之人也向来厚待。 若驿馆餐食不好,苏良便自掏腰包买鱼买肉。跟随苏良出行的护卫,在吃饭上从来都没委屈过。 这时。 苏良突然道:“出发三日了,我还不知咱们的马车上都装的是什么货呢?” 杜雷兴奋地说道:“头儿,皆是绵与绢,汴京城上好的绵与绢,我亲自去挑的,一定能卖个好价钱!” “什么?绵与绢?”苏良皱起眉头。 杜雷面带疑惑。 “不对吗?您不是说商品尽量高档一些,显得咱是一个有文化的商队吗?” 苏良顿时笑了。 他看向孙胜,发现孙胜也是一脸茫然。 “二位,咱们要去何处?”苏良问道。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