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九月十五日,近午时。 天色灰白,太阳被厚厚的云层遮挡,秋风微凉。 禁中,启祥宫。 二皇子赵晗的热症依旧未消。 因长时间昏迷,外加没有进食,身体越来越虚弱。 此刻的太医们已不敢用药,只是待其有些清醒时,喂一些温热的生姜水。 他们已寄希望于,二皇子靠着自己的身体熬过来。 赵祯面色阴沉。 类似这样的场景,他已经历过数次。 此刻的他,已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苏良所请的大夫身上。 …… 这一刻。 苏良与张茂则出现在宣德门的城楼上。 苏良预计,杜雷和孙胜约在午后便能带着钱乙抵达汴京城。 他已经命人在一辆马车上准备好了吃食和茶水,而张茂则已将各种常用的药材准备完毕。 性命攸关,一刻都耽误不得。 待钱乙到来,便会直接上马车,奔向禁中。 上马车后。 苏良将会让他一边吃些东西垫一垫肚子,一边告知他此次若出现意外,自己负全责。 以此让钱乙全心力救人。 就在这时。 苏良的一名护卫突然兴奋地跑过来道:“头儿,杜教官和孙教官回来了!” “这么快!” 苏良大喜,当即和张茂则奔向城头。 然后。 二人便看到了骑马奔来的杜雷和孙胜,孙胜的手里提着一个药箱,杜雷背后则是驼着一人。 苏良和张茂则迅速下楼,朝着门外的马车奔去。 …… 城门外,马车前。 杜雷和孙胜下马之后,直接躺在地上,大口大口喘着粗气。 二人此次急奔郓城县。 比大宋禁军的急脚递都跑得要快。 苏良来到马车前,当看到被杜雷带回之人之时,不由得一愣,然后看向杜雷。 “怎么?是钱乙大夫过于年迈,你们将他儿子带来了!” 眼前之人,甚是年轻,看面相,也就二十岁出头。 苏良的脸色变得铁青起来。 恨自己没有交待一句,即使钱乙年过百岁,也要将其带回汴京城。 杜雷一愣。 “头儿,他就是钱乙大夫。” “啊?” 苏良看向面前的钱乙,有些懵。 这时。 钱乙整了整衣衫,提起药箱说道:“在下钱乙,字仲阳,是要去宫内瞧病吗?” 苏良看向钱乙,问道:“钱乙大夫,你有多大年岁?” “二十二岁。”钱乙回答道。 苏良的心情骤然紧张起来。 二十二岁的钱乙,极有可能医术非常一般。 先前,唐宛眉也曾说过其年轻,但没想到这么年轻。 一旁的张茂则忍不住问道:“钱大夫,敢问你行医有几年了?” 张茂则若拉着一个二十二岁的年轻人去禁中给皇子治病,治不好,他也有大罪。 即使官家不处罚他,恐怕张贵妃也会针对他。 钱乙微微拱手。 “算上今年,已十年了。我自小身体羸弱,便以自己为病人,自医,对小儿热症还是有些经验的!” 钱乙虽年轻,但少年老成,说话非常稳重。 “就这了,上车!”苏良催促道,当下已经没有别的办法了。 …… 马车上。 苏良告知钱乙,自己乃是苏良,而其要医治的乃是二皇子赵晗。 钱乙知晓后,并未紧张失态,反而是淡定自若,认真地询问起二皇子的病状及用医情况。 张茂则如数告之。 稍倾,苏良道:“钱大夫,此次就拜托你了,望你全力而为,若治不好,你亦不用承担任何责任!” “行医救人,本就是我的本职,我对任何病人都一样,定然会全力为之,绝不会因对方身份特殊而不敢下药!”钱乙面色认真地说道。 此话,让苏良焦躁的心绪舒缓了一些。 片刻后。 张茂则将钱乙带进了启祥宫,苏良作为外臣,则是在外面等候。 “官家,良医来了!良医来了!” 张茂则这道声音。 将不远处的赵祯和众太医都吸引了出来。 当他们看到手提药箱的二十来岁的钱乙后,都不由得有些惊讶。 学医之人。 三十岁能出师,便算是天赋异禀了。 此等年龄便敢为皇子瞧病,医术高不高暂且不论,胆量绝对是够大。 “乡医钱乙,参见官家!”钱乙有礼貌地拱手道。 这一刻。 赵祯已经顾不了那么多,连忙道:“钱大夫,快来诊病,快来诊病!” 当即,钱乙便迅速入了内屋。 一众太医也紧跟了进去,他们有检查药方之责。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