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十一月二十日,汴京城西,洪福茶社。 后厅内。 洪福茶社东家、辽人细作首领洪福面带笑容,激动地来回踱步,口中喃喃道:“要发财了!要发财了!要发大财了!” 一刻钟前。 他从线人口中得知,汴京城内的茶商皆在囤积建茶。 大宋之茶,分为三等。 最差为散茶。 即简单翻炒后的茶叶,乃百姓的口粮茶。 次之为片茶。 即精选茶芽,通过蒸、焙、封等工艺做出的茶。 最好为腊茶。 即挑选最好茶芽,蒸后碾作膏状,压成茶饼的精品片茶。 建茶,就是建州所产的腊茶,乃是当下全宋最顶级的腊茶。 比如:龙园、胜雪、小龙团等名茶,皆是建茶。 一饼建茶可售四十贯。 唯有豪贵之家才有能力消费。 洪福来汴京已三年有余,除了搜集情报外,他最喜欢做的就是钻研茶道,研究茶生意。 受到大宋商贸的影响,他不觉得自己是个细作,而是一名茶商。 由于他身份特殊,不宜过于招摇。 这两年,他做的都是茶叶倒买倒卖的生意。 有赚有赔,乐此不疲。 茶商囤建茶,意味着建茶要涨价。 依照往年惯例,此时囤茶,待迎来年关前送礼期,茶价将大涨,便能大赚一笔。 无钱生钱慢,有钱生钱快。 辽国朝廷给予他的情报经费,他大多都用在了买卖上,以公钱为本,赚取私钱。 就在这时。 一个头发花白、身形有些佝偻的老者快步走了进来。 “东家,你找我?” 洪福道:“速速将我们剩余的钱都拿出来,大量收购建茶,能买多少便买多少!” “东家,咱们……咱们已经没钱了,钱已全砸在茶铺、茶叶上了!” 洪福除了拥有一个分销茶叶的茶社,今年还买下了两个商铺,装修成了茶铺。 老者接着道:“东家,咱们的使团下個月就来了,他们若查账,发现我们将情报经费大多都用在做买卖上,恐怕……恐怕……” 洪福瞪起眼睛。 “老海,你跟着我这么多年,怎么会说出如此愚蠢的话来,你不会做假账吗?” “我……我……我……做假账是要被砍头的!” 洪福走到老海的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 “我的海管家,你怎么就不明白呢?” “我们奔波千里、冒着丧命的风险来到大宋,为了什么,除了为朝廷收集情报,我们还要为我们的下半生着想。” “朝廷给我们的俸禄才多少,在汴京城根本不够花。若两三年后,我们返辽,找不到一个好差事,连个挣钱的门路都没有,如何生活?你如何养活你那四个儿子?” “宋人的商贸环境比我们强太多了,只要有本钱,傻子都能赚钱,此次乃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我们必须要大赚一笔!” “我还有一些私钱,回头给你,另外,拿我们的茶铺茶社去抵押,去寻钱主借贷,能借多少就借多少,多多益善!” “东家,万万不可啊,私人借贷,利息太高了,万一茶价不涨,我们会血本无归的!” “相信我,这次绝对是笔稳赚不赔的买卖!” 洪福想了想,又道:“通知下去,使团到来之后,我们一致哭穷,称在汴京城搜寻情报,开销巨大,恳请朝廷增加情报费用,最好能翻一倍!” “上面……上面会同意吗?” “无论同不同意,我们都要哭穷,越哭穷,上面会觉得我们做的越好,越有可能增加情报费用,若称费用够用,那明年的费用一定会减少,上面不就是这个样子嘛!” “你现在知晓,假账该如何做了吧?” “知道了,知道了!”海管家点了点头,然后便退下了。 洪福轻捋胡须,喃喃道:“老夫实乃商业奇才,只可惜我大辽没有宋人这般浓厚的商贸氛围,待赚够了钱,我便立马辞官,这种极易掉脑袋的事情,谁爱干谁干!” …… 相对于辽国细作团伙的经费充足。 西夏细作团伙的规模与财力,就要逊色许多。 西夏细作的大本营,位于汴京城南。 其主使者,外号梁老六,开了一家租赁牛马驴车的租赁行,名为梁老六租赁行。 西夏细作主要探查的是汴京奔往西北的商队路线与目的地。 他们对大宋的军事方略,地形地图并不感兴趣。 因为他们当下的终极目标,也不过是,大宋若有外乱或内患,他们趁其不备,可以大偷或大抢大宋一把。 西夏就是一个贼。 他们觉得能偷抢大宋几次,咬下大宋的几口肥肉,便能让本国的国力提升许多了。 至于与大宋全面开战,他们想都不敢想。 对付梁老六租赁行就简单多了。 只需要将价格压下来,让梁老六租赁行无生意可做或者赔本做生意即可。 依照曹佾当下的影响力。 一个月内让梁老六租赁行倒闭,简直是易如反掌。 …… 三日后,一座茶楼中。 曹佾悠闲地喝着茶,一名中年商人快步走到他的面前。 “东家,两条鱼都已经上钩了,且还有惊喜!” “洪福茶社借贷买茶,并抵押了他们所有的房产;梁老六租赁行生意惨淡,日日亏钱,不出一个月,这两家商铺都必将倒闭!” “至于名单上的其他商家,规模甚小,让他们赔本营业,一个月内干黄,也不在话下。” “好,非常好,就这样做,谨慎一些,莫让他们发现是咱们所为。” “是,东家!” 曹佾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苏良交给他的这个任务,并不难。 他好奇的是,待这些人的生意都垮了后,苏良下一步的计划是什么。 若只是干垮他们,此事根本算不上军功,并且依照苏良的身份,根本不屑于做这种事情。 后面一定还有大动作,曹佾对此甚是期待。 ……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