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除夕日,近午时。 汴京城内。 天色阴沉,寒风凛冽,没多久,便飘起了雪。 大雪如鹅毛,下得甚紧,不多时全城都披上了一层白纱。 暴寒易折人。 今年的冬天甚寒,许多老人都因此去世。 这一刻,城内街道上只有少量的马车疾驰,而周边的酒馆茶楼,客人也并不多。 一方面是因大雪,另一方面则是因寒疾。 寒疾蔓延,已渐成寒疫。 这时。 苏良冒着风雪,来到南门大街上的钱氏小儿医馆,即钱乙的医馆。 苏良还未入门,便闻到一股浓烈而刺鼻的中药味。 医馆内。 数个炉火全开,学徒们全都在煎药。 后院不时传来孩童的哭喊声,还有百姓抱着患有寒疫的儿童走进医馆。 不远处。 鼻口处包裹着一方绢布的钱乙正在称量药材,忙得额头上皆是密密麻麻的汗珠。 苏良走到抓药处,还未曾开口。 钱乙便头也不抬地说道:“若是寒疫,请直接入左侧屋,自有人提供药汤。” “小钱大夫,是我!”苏良道。 钱乙抬起头,一愣,道:“苏……司谏,你怎么来了,我这里病人多,你快遮住口鼻!” 钱乙从柜台内拿出一方干净的绢布递给苏良。 苏良连忙将鼻口遮了起来。 “小钱大夫,我刚从医官院出来,了解了寒疫的一些情况,想与你聊一下民间寒疫的情况,稍后,我根据寒疫情况可能要去面圣!” 钱乙从柜台走出,一边将苏良朝着一旁的茶室引,一边道:“苏司谏,今年之冬,寒疫甚重,朝廷万万不可大意啊!” 随后,二人来到茶室。 苏良道:“医官院的医官讲,得此寒疫者,身体疼痛,头重如石,然也不过是时气之病,回暖自消,风寒散、三冬汤等治疗寒冬时气之病的药方,皆可解,无须过于惊慌。不过汴京城人口逾百万,极易扩散,体弱之人可能患重疾,应及时投药诊治……” 医官们诊治的都是皇族与士大夫官员,而钱乙更多偏向于民间,故而苏良想要听一听他的意见。 钱乙微微点头,但却皱起了眉头。 “医官们所言,皆为实情。不过,我觉得情况可能会更严重,一则因当下这场雪,二则因风寒散、三冬汤等药已开始涨价,达官贵人们有药可医,但许多底层百姓却没有这个条件,而他们却是最容易传播寒疫之人。” “此外,贫寒体弱之人,特别是老人、女人和孩子,得此寒疾,恐有丧命之危。” “治病,最好是治未病,尤其是疫,理应‘小题大做’,才能保证万无一失,一旦有失,便是大灾!” 苏良认可地点了点头。 对待易传染的疫病,必须高度重视,不然一旦呈大范围蔓延之势,想阻都阻不住。 随后,苏良快步走出了医馆。 …… 片刻后,已是午时。 苏良顾不得吃午饭,让吉叔驾着马车带着他迅速朝着禁中奔去。 马车内,置有水盆与衣服。 苏良将手脸仔细清洗一遍,然后换上一身新衣,才下了马车。 …… 禁中。 雪下得越来越大,四周全都是白茫茫一片。 大片大片的雪花已不是飘到苏良的身上,而是随着如利刃一般的寒风,灌进苏良的脖子里。 此刻,赵祯正在垂拱殿内翻书,听闻苏良除夕日还要面圣汇禀要事,当即让其走了进来。 此刻的苏良,身上的积雪虽然已抖得干干净净。 但脸庞冻得通红,双脚双手都有些僵硬。 苏良正欲拱手。 赵祯笑着道:“苏卿,无须多礼,赶紧在火盆前烤一烤,喝杯热茶!” 苏良也不客气,当即来到火盆前,暖和了片刻后,手脚才完全恢复了知觉,然后喝了一杯热茶后,身体才舒坦起来。 “官家,当下寒疫肆虐,已呈蔓延之势,我们必须立即重视起来,由官府出面,支锅熬药,为百姓免费医治,以免小疫变大疫。开封府可是有一百多万人口,一旦传染开来,危害甚大!” “一个时辰前,包希仁已来过垂拱殿,他与你所请,一模一样,且已在寒疫最严重的城南设置了病坊,医官院会全力配合开封府的防疫之举。”赵祯道。 苏良长呼一口气。 包拯这个知开封府,做得实在是太称职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