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辽主不豫,太子当政。 此事,就像一块大石头砸进一口深井中,并没有想象中的水花出现。 耶律洪基动作迅速。 很快就平稳地完成了权力交接。 辽国百官,但凡有与耶律洪基不一心者,不是被袭杀,就是被软禁,下场甚是悲惨。 北边的女真人虽然彪悍,但目前还并未给辽国造成实质的伤害。 辽国虽然百姓过得贫苦,但其军队依然强大。 大宋与辽国保持着表面的和平,也向辽国立储送去了贺信。 而此刻。 西夏二十二州,已有十六州被攻占。 大量西夏贵族纷纷朝着西域和辽国逃窜。 西边的黑汗和回鹘曾受西夏欺凌,此时也在自家境内驱赶西夏人。 曾经不可一世的西夏人如同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 六月二十日,午后。 苏良正在台院内忙碌,一名吏员快步走了过来。 “中丞,官家召你立即前往变法司。” 苏良点了点头,面带疑惑。 自去年年初开始,苏良等变法司主要成员已经很少去变法司衙门了。 因为全宋变法的各项条令已定,变法司衙门内又有官员处理日常事务。 他们只需要看一看每月的月报便可以了。 而今,官家召其去变法司,显然是因全宋变法之事。 …… 约一刻钟后。 富弼、王尧臣、曾公亮、梁适、苏良、王安石等都集聚在变法司衙门的议事厅内。 稍倾。 一名内侍递过来一份文书,让众人轮流传阅起来。 不多时。 文书传到了苏良的手中。 此文书来自当下正在河湟地区维稳变法的司马光。 司马光称:再有月余,河湟区域的棉花即将迎来收割之期,需要大量采棉工和织棉工。 当地的棉商出价一人每日两百文,且管吃管住,却招不到人。 河湟地广人稀,有的是以部落集体生活生存。 根本不愿做这类事情,并且他们也不擅此类手艺。 司马光无奈之下,只得向秦州、渭州的主官求救,希望那里的百姓能到河湟务工。 他本以为,高薪之下,来者必然络绎不绝。 哪曾想连或缺人数的一成都没有招到。 主要原因是—— 河湟区域之外的宋民对河湟区域的印象非常差,认为那里蕃人、羌人较多,秩序混乱,有很多抢掠者,而又话语不通,很容易丢命。 外加因全宋变法,当下的百姓大多都能维持温饱,而这种招工又多面向女人,导致百姓们的兴趣并不大。 而后,司马光还列出了河湟之民存在的诸多问题。 不愿被教化。 不喜使用新式工具。 不喜读书认字。 不愿做除了种植养殖外的其他事情。 排斥商人以及所有的外人。 生活节奏甚慢。 慵懒无知,明明很穷却仍排外,也不愿学习。 …… 最后,司马光也给出了自己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建议。 他称当下河湟的百姓缺口有上百万人。 若想尽快保障河湟的顺利经营,要么派遣大量士兵常驻,进行开荒修路,完善基础措施;要么强制令百万名百姓搬迁,移居河湟。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