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腊月二十四日,乃交年节。 汴京城诸街两侧,满是售卖门神、钟馗、桃符等过年张贴之物的摊贩。 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苏良也不再上衙,陪着家人在街市上购买年节之物。 买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享受过年的氛围感。 苏子慕和苏沁一如脱缰撒欢的小马驹似的,疯跑疯玩,什么小吃都要尝一尝,什么新鲜杂艺都要看一看…… 对小孩子而言,年节乃是最开心的时候。 因为有新衣,有美食,有玩伴,有父母相陪,且不用再读书了。 近黄昏。 就在苏良一家逛得正开心之时。 御史台的一名书吏快步走了过来,手里还提着一个专门用来装文书的木匣。 “苏中丞,这是官家送来的监察御史拟任名单,共有八名候选人,官家命您在二十六日午后,去禁中回复此事。” “知道了!” 苏良接过木匣,待书吏走后,转身便将木匣放在了马车里,然后与家人接着逛街购物。 这两日。 朝堂最忙的便是赵祯和中书省的诸相公。 因明年年初要对辽全面开战。 故而地方官的升迁降黜任用,便由每年的上半年之前,提前到二月之前。 御史台负责考核官员政绩,早已将政绩文书交到了中书,中书则要根据政绩决定官员的任用。 明年对大宋而言,乃是大战之年,地方州府一定要稳定,故而此次要替换的官员甚多。 台谏的韩绛和吕诲都将外放,担任一州之知州或通判。 而御史台也将迎来新鲜血液。 此次,台谏将增加一名监察御史。 台谏的任命,与地方百官不同,向来都是中书避嫌、群臣推荐,而官家钦定。 而官家也会充分考虑苏良这位台谏主官的建议。 监察御史,职卑权重。 能为台谏官者,几乎日后都是朝堂重臣,故而赵祯非常谨慎,挑选出了八名候选官,让苏良提供建议。 不过事情不急,苏良欲晚上再看。 …… 入夜。 苏良一家坐在马车上,满载而归。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