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四月初八。 交趾国特使以“威胁引战罪”被皇城司处以绞刑,于大理寺狱执行。 之后,中书省亲自贴出公文,告知天下。 交趾国特使陈楚经交趾国国主授意,以与宋结盟为由,要求大宋签下数条不公平条约,并威胁大宋若不结盟,他们将掀起南境之乱,扰乱宋辽之战,故处以极刑。 与此同时。 中书的问罪信也发向了交趾国,后者要么赔礼道歉、承认错误,要么便与大宋打一仗。 汴京城百姓对中书省这种强硬的做法甚是支持。 非常时期,就应如此! 这番举动必然能震慑一些企图想在宋辽大战时期有所图谋的“反贼”们。 当然,这也与大宋在燕云不断打胜仗有关。 当下的大宋,有实力不受任何宵小之人威胁。 …… 四月初十,午后。 大宋东路军,累计十余万人,在距幽州城约三十里处,扎下了营寨。 深夜,中军营帐中。 赵祯、韩琦、苏良三人翻阅着将领们这几日提交上来攻占幽州之策,面色甚是认真。 三人已从入夜快看到了子时。 攻幽之战,对收复燕云尤为重要,三人需要结合将领们的策略,拿出一个可行之策,并尽快行动。 赵祯不时摇头,显然没有看到中意的策略。 此刻的他,压力甚大。 幽州城,乃是一座可容纳三十余万人生活的大城。 南北长九里,建有足足十座高大的城门。 要攻占这样一座城,一般至少要布置三倍以上的兵力。 大宋当下的士兵虽精,又有火器助阵,但若硬攻,即使攻下,恐怕也没有兵力收复整个燕云,更遑论整个辽国了。 故而必须要想出一套可行之策。 两国战事,攻城最难。 当年。 太宗皇帝曾率三十万大军围攻幽州。 连攻十余日,还是难以破城且他还中了两箭,差点儿殒命,最后只得退军。 幽州城。 是宋代历代皇帝的意难平,更是决定宋辽之战局势的最重要城池。 他心中憋着一口气呢! 一旁。 苏良一边看策略,一边看向前方的幽州沙盘。 苏良看策,有自己的一套方式,但凡是多名将领主张要做的,他一律放弃。 他只看一些偏门的策略有没有可行之处。 因为大多数人都能想到的策略,辽军肯定也能想到。 韩琦则是一边看一边记录,他擅于整理与挑选将士策略中的可行之处。 …… 半个时辰后,三人看罢了所有的文书。 赵祯命人沏来一壶浓茶,然后朝向二人道:“都讲一讲吧!” 今夜若讨论不出一个初步结果,三人定然会熬到天亮。 韩琦站起身,走到幽州沙盘前。 “攻城有两法,或攻之,或围之。粮多而人少,攻而不围;粮少而人多,围而不攻。” “当下,辽人在幽州早有准备,食粮恐怕能撑半年,并且在城北、西北、东北处还有三处营寨,用来接援兵、连接粮道,我们将这样一座城池围起来,除了徒增消耗,没有任何价值,故而我们应集中力量,攻其一处。” “臣建议,先拔掉辽人在城外布防的三座营寨,令辽人无援,若有顺州方向的辽兵,我们就围点打援,先将援军干掉。” “而后,我们便虚实结合,组织多个队伍,数面扰之,攻其一面,一鼓作气,破幽州城!” …… 幽州城除了城墙上的布防外。 城墙外有堆砌起的诸多大石抵抗大宋的火器,还有壕沟与护城河。 此外,在北面方向有依照地势搭建的三个营寨。 每个营寨都有近万名辽兵。 他们的任务就是,宋军攻之,他们打防御战,宋军退之,他们追之,以此疲大宋之军。 这种营寨乃是攻城之战时最令人厌烦的,他们就像一尾尾在洞口不断伸缩脑袋的毒蛇,稍有不慎,就会被他们围攻。 赵祯微微点了点头。 “确实只能攻而不能围,然这样打,我们的消耗还是很大啊,这场仗,难打!” 随即,赵祯和韩琦都看向苏良。 苏良最擅于在平平无奇的策略上加工,然后让人眼前一亮。 苏良缓了缓道:“我同意主攻而非主围的方向,但如此打,我们太累了,并且耶律良应该能猜出我们会这样与他们硬碰硬。我建议打得复杂一些,打的让辽将完全想不到!” “细说。”赵祯面色激动地说道。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