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这些制度、模式,甚至功能,几乎都成为了网络文学行业的标准或者标配。 他们看好,几乎代表市场认同 直到现在,林庭锋、侯庆辰还保持着一天看书近10个小时的习惯。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正是这种热爱,让他们成为行业公认的首席内容专家。 每一个价值题材出现的时候,林庭锋、侯庆辰等人都能第一时间抓住。比如机甲为代表的新式科幻,以《鬼吹灯》为代表的探险,以及异世界、世俗历史等等。这些原本被认为冷门,连编辑都不太有把握的书,他们可以给出当红作品的资源投入,甚至拍板给新人当时顶级作家的价格。 这需要专业,更需要自信。 按照宝剑锋的说法,这十年来,一直管理着中国最大的作品、作家储备,如果不保持专业和自信,就可能漏掉大批天才和经典——“等同于犯罪”。 “我们没办法做到不漏掉一个天才,但我们有办法做到不浪费大多数人的才华,那就是敬畏创意,坚持学习。”负责编辑的侯庆辰在某次会议上也提到了自己的初衷。 二次创业,他们成功赢回老东家 对于行业人士以外的人,林庭锋、侯庆辰的职业经历和他们的小说一样精彩。 一个车管所的档案管理员,一个售楼经理,在一片不可能声中,做成了中国本土模式的代表,一个前景巨大的产业。 更传奇的是,他们打破了互联网二次创业失败居多的定律。 2013年,因为原创理念不合,吴文辉、林庭锋、侯庆辰等起点联合创始人集体出走,一度成为财经媒体大版报道的新闻。大家对于他们的复出,充满好奇。 沉寂一年后,林庭锋、侯庆辰成为了新公司腾讯文学的内容掌舵人。 只用了一年时间,腾讯文学的销售、订阅等核心数据就刷新了行业纪录,与裹足不前的老东家相比,差距只剩下积累。 更重要的是,他们再一次把住了行业升级的脉搏,腾讯文学率先转型产业化,网络文学的运作忽然之间就有了完全不一样的方式。一批年轻的大神甚至新人快速成名,并且开创了和以往完全不一样的高度。 2015年,林庭锋、侯庆辰回归自己亲手创立的。 这次回归背景是,腾讯文学合并盛大文学。 这样的经历,在中国互联网业界,几乎没有发生过。 在新成立阅文集团里,他们继续掌管着网络文学最大的内容储备和作家群——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他们开始挑战更大的未来。 或许,加入中国作协也是一个开始。 ---(正文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