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四月初三。 寻矿司正式挂牌成立。 海外寻矿的队伍也组建完毕,不日便将从泉州港出发。 因涉及厢兵调动与火器使用,朝廷将寻矿司划归给了枢密院。 由枢密副使曾公亮直管。 南郊鞠城的生意日趋火热,为了满足百姓们的需求,更是从五日一赛,变成三日一赛,蹴鞠队伍也增加到了十支。 其他各路也都在紧锣密鼓地筹备组建蹴鞠场和球队,预计下半年,大宋蹴鞠联赛便能正式运行。 茶引法施行的同时。 朝廷在盐、酒、香料等榷卖物品上也做了改进,所获商税较之往昔提高了近三成。 与此同时。 汴京城的十余名大商人也都奔向大宋与大理的边境做生意,有朝廷的暗中帮扶,生意自然是蒸蒸日上。 整个大宋都沉浸在一种浓郁的商贸氛围中。 三司使王尧臣盘算过今年的预收入后,腰杆甚硬。 走路雄赳赳气昂昂,充满活力,话都明显多了。 有时碰到一些小衙门的主官,还会说上一句:缺钱了,就说话,朝廷不差钱!” …… 四月初七。 苏良突然听闻一个噩耗。 百家学院夫子、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毕昇去世了,享年八十岁。 苏良甚是悲伤。 当即与曹佾曹国舅前往城北的毕昇家中吊唁。 毕昇乃是由王安石引荐,来到百家学院。 在百家学院的三年来,他精研活字印刷术,尝试过木、锡、铜、铅、胶泥等多类活字,不断提高着书籍印刷的效率。 当下。 汴京城印制的进奏院邸报、各个州府的报纸和民间小报能有此等效率。 至少有毕昇的七分功劳。 街头书籍铺、书摊贩卖的诗词册子、小文、历书等字数较少的书籍,也皆是用活字印刷。 毕昇虽是一介布衣。 但在大宋书籍印刷这个行当里,堪称宗师,注定会留名青史。 苏良与毕昇的交集并不多。 然也非常倾佩这种一生只做一件事情的手艺人。 毕宅内。 苏良和曹佾本想着将毕昇的丧葬费用全包下来,另外苏良还打算为毕昇撰写墓志铭,以表敬意。 不料却被王安石和司马光捷足先登。 王安石和司马光已经凑好了钱,并且墓志铭已写好,都已经开始刻印了。 二人只好作罢。 毕昇是王安石和司马光请到齐州的,三人的关系自然非同一般。 不远处。 毕昇的妻子李氏,还有毕昇的四個儿子、三个孙子,皆身穿素缟,一脸悲伤。 此事对他们来讲,实在是太突然。 毕昇昨日还在百家学院研究活字,而今日一早,突然就在梦里逝去了。 这个年龄,几乎算得上喜丧,只是有些令人猝不及防。 苏良与曹佾安慰了毕昇的家人一番。 并承诺,接下来毕家所有人的生活开销,皆由百家学院负责。 毕昇乃是为百家学院做过巨大贡献的,苏良自然不会薄待他的家人。 …… 翌日,午后。 阳光灿烂,天气渐渐热了起来。 御史台,台院内。 苏良正在屋内喝茶,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道甚是急切的声音。 “苏御史,你快救救老夫吧,这个王介甫实在是太拗了,就像头倔驴,老夫无法与他沟通!” 还不待苏良站起身。 一个胖乎乎的身影便出现在他的面前。 苏良笑着道:“许寺卿,哪阵风将你吹来了?喝茶,喝茶。” 此中年人,乃是太常寺卿许谦佑,主要负责大宋的各种礼制之事。 “景明,老夫从没想到天下竟有如此执拗之人,那个王安石快将老夫逼疯了,你……你快去劝一劝他!” “到底发生了何事?慢慢讲。”苏良示意许谦佑坐下。 当即,许谦佑便讲起了事情的详细经过。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