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皇祐四年,正月初七,近午时。 百家学院。 一方满是书墨香的书室内,书籍琳琅满目。 除了没有科举应试的圣贤之书。 天文、地理、农事、水利、纺织、造瓷、冶炼等各种领域的书籍应有尽有。 沈括坐在一方大桌前,手持狼毫,正在誊写一份名录。 当下。 沈括已二十一岁。 自从进入百家学院后,他便找到了愿为之奋斗一生的目标。 整日研究各种杂学,乐此不疲。 在柳永与苏良的多次劝说下,他才答应今年会将更多精力放在科举上,倾尽全力获得省试名额,参加明年年初的省试。 废除诗赋,只考策论的科举制度非常适合沈括。 他既有扎实的文字功底,又有远超同龄人的实践经验。 考个好名次,并不难。 拥有了官身,沈括更易实现他的理想。 一旁。 苏良手持一本闲书津津有味地读着。 曹国舅曹佾则是一脸焦躁地在书架前来回踱步。 此刻的他,莫说看书了。 安静地在椅子上坐上一会儿都困难。 苏良称带他来百家学院寻将功补过之法,然后就来到这个了书室。 交待沈括几句后,便坐在那里悠闲地看书了。 …… 约半个时辰后。 沈括放下笔,道:“苏先生,整理好了!” 苏良教授了沈括很多在书籍上找不到知识内容。 后者一直奉其为师,甚是尊重。 顿时。 苏良合起书本,站起身来。 沈括将名录递给苏良,道:“涉及农具、工具类的改进或发明类项,共计五十二种;农艺、工艺类技法共计三十七种,每一类都有详尽的文字注解与图示。” 苏良满意地点了点头,认真地看了起来。 名录之上,共有两大类。 一类是改进类或发明类农具、工具。 有龙骨翻车、筒车、秧马、耧车、代耕架、踏犁、拨车、风力水车、脚踏纺车、轮轴纺车等等。 一类是农艺、工艺类技术。 有水田轮作、豆类休耕、扦插术、烧瓷术、染织法、篆刻技艺、雕印技术等。 全都是围绕农事、工事的发明或技术。 当然。 这还只是百家学院不足三成的研究成果。 其他涉及金属冶炼、矿业技术、机关术方向类别的发明或新兴技术,苏良并未让沈括整理出来。 …… 这时。 曹佾甚是急躁地走了过来。 “景明,百家学院这些发明,你每年不都看一次吗?咱先将咱们的事情解决了,再研究其它的,咱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苏良微微一笑。 “将功补过之法,就在这份名录中。” 随即。 苏良示意曹佾和沈括都坐了下来。 “咱百家学院成立近四年,最有名的莫过于火器作坊,然后还被军器监收购了。” “这两年,虽然贡献出了一些发明,但在汴京城的存在感并不大,因一直未曾涉及商贸,还是有多人认为百家学院并没有什么价值,院内夫子所擅长的也多是奇技淫巧,派不上大用场。” “这次,我准备让那些人刮目相看!将这几年涉及农事、工事的技术和改进发明统统拿出来,无偿贡献,做一次《百家学院农艺工艺大展》。” “农艺工艺大展?” 目前。 百家学院所有技术和发明都归百家学院所有。 所有提供发明或技术者早就拿到了丰厚的奖励,相当于百家学院买下了他们的发明或技术。 苏良接着说道:“我的想法是,自明日起,开始筹备此次大展。” “正月二十日开始宣传,正月二十六日正式开始展览,为期七日,正好在二月初二祭社(土地神)那日结束,待春耕农作之时,恰好能够用上。” “地点就定在城外南郊市集外面的那一大片空地上。” 苏良看向沈括。 “存中,你负责学院内的事宜,将各种需要展览的农具工具全部整理妥当,技术展示类的,以模型展示优先,再图示,最后实在不行,才是文字展示。这次大展,我们面向的主要人群是百姓,力图让百姓们一看就明白……” “景休,你负责对外宣传造势,可以去找一下刘掌柜,他知晓如何宣传……” “这一次,我要做的,不仅是轰动整个开封府,而是让全宋的百姓都得益,让所有人都知晓咱们百家学院的能耐!” 随即。 苏良又看向曹佾。 第(1/3)页